目前分類:我在東遊 (46)
- Jan 28 Thu 2016 00:10
時間之外的日惹
- Nov 08 Sun 2015 23:41
我內化後的曼谷
曼谷給我的感覺,在秩序上有點像野生版的台灣,在多元化、全球化上,我覺得曼谷是亞洲幾個大城裡最融合自己風格的城市;東京還是很日本、首爾還是很韓國、上海香港新加坡則是因應商業而起的複製全球化,而沒有殖民歷史的曼谷,和西方交往的風貌是融進日常生活中裡的。
- Oct 25 Sun 2015 01:28
寧可一思進的新加坡
提到新加坡,四面八方傳來的反應大多是,無聊、一天就玩完、專制;我對新加坡的印象和大多數人一樣,直到我去了幾次,甚至待在當地、參加廣告節,以及和來自亞洲各地的人互動過後,我對新加坡的印象已全然改變。
- Oct 19 Mon 2015 02:28
寮國旅行樂趣:一切在意料之外
越神祕陌生、越沒有資料可查的地方,越吸引我,寮國是其中之一。準備出發至寮國時,才發現中文資訊太少或是過時,英文資訊則也過時。整段在寮國都不搭飛機的旅行(主要原因為寮國航空過於危險)是一段又一段找回在辦公室失去耐心的旅程,從一開始以為很酷的陸上通關就實在考驗耐心,是很酷但也很人工,有一種全部手工的時代,計畫好的行程全得耐著性子在關卡前,告訴自己:「深呼吸,沒關係。」過程的艱難耗時讓每段旅行都充滿畫面,自己和自己爭吵的內心戲特別多。
- Oct 18 Sun 2015 13:15
去婆羅洲雨林裡閱讀自己
從汶萊到亞庇的路程讓我不想再辛勞移動,靠在船上看海、看魚;海是透明藍,船像在飛,出遊前最好打包Kaya toast 和3 layers Kopi,整個海就是我的海洋休閒館,如果魚會說話,應該是在說:「歡迎到我家。」以往我實在沒辦法在海灘枯坐超過半小時,但到了亞庇,決定學習歐美人士躺在沙灘上,看完兩本書、浮潛、曬一整天太陽;那天晚上作夢,好像以為還躺在沙灘。
- Oct 18 Sun 2015 02:14
有一片沙灘是寧靜,在Krabi
到過很多觀光沙灘,都會有點失望,原因不過都是吵雜、過於歡樂。跟著朋友的腳步,到了泰國南部的Krabi。來不及作任何功課的狀況下,就踏上Krabi;一抵達,即使還沒到海灘,就可以感覺這片靠海小鎮的氣質非常奇特,也許是部份居民為回教徒的關係,這裡堅守了一種輕淡的生活味,大街上的店家沒有過分琳瑯滿目的選擇,也沒有誇張的喊價;street food很少,難得遇見一間在地麵店,之前在曼谷的街頭都沒吃過這樣搭配著滷肉和滷湯的花樣,即使太陽燒烤直射,在Krabi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街上,把麵湯給喝完了。
- Oct 16 Fri 2015 23:30
調整好去首爾的心態
上一次到韓國,還是有邦交、首爾還被叫作是「漢城」的年代,二十多年過去,即使韓流侵襲全球,很少動過要去首爾的念頭,我也敢掛保證地直說:「我直到現在都沒有看過任何一部韓劇。」雖然對韓國沒有任何偏見,但就是對韓國動不了任何念頭,沒有用過韓貨、也不瞭解韓國文化,直到身旁同事朋友都一一從首爾回來後,決定去一趟,見識看看,這二十多年來,彼此之間飛行距離不變的狀況下,為何在國際間的競爭卻越拉越大?
- Oct 16 Fri 2015 13:49
保留東京的回憶給家人
完治在麗香去了美國後,對著夜裡的東京鐵塔說:「她,就是東京。」很多人熱愛東京,相對我對東京是較冷靜的;去了幾次東京,但當中的一半都是出差;當一提到出差,聯想起的回憶就是得穿著正裝、和同事結群、早起趕電車的畫面,不是特別完美,畢竟是工作。
- Sep 28 Mon 2015 22:32
吉隆坡給我的旅行心理素質
搭廉價航空轉機,吉隆坡總是個過站不入的城市,又熟悉又陌生,腦海裡的唯一印象就僅有雙子星大樓。直到某一次轉機時間充足,決定進城冒險;第一次進城的過程過於匆忙,光是為了搞懂各種交通方式的方向就花了大把時間,加上對於身旁多元背景組成的環境帶有點防備心態,好不容易來到雙子星大樓底下,也只能快閃回機場待命;放不下戒心,就等於關閉了自己的眼睛。
- Aug 27 Thu 2015 00:34
通往曼德勒之路
曼德勒,Mandalay,是我在緬甸的最後一站;一樣在深夜離開蒲甘,車上閃著魔幻的紅燈,加上完全聽不懂的緬文流行樂,對照車外的漆黑,車內的閃耀電音會讓人以為是要去哪個先進有party的地方;還沒天亮就到了這個唯一沒有被軍政府改名的地方,全世界對這裡的歷史和回憶因此沒有被刪除。
- Jul 28 Tue 2015 18:45
馬尼拉好玩嗎?
前後共去了馬尼拉三次,朋友問:「馬尼拉好玩嗎?」我完全不想回答;如果我們用東京的角度看馬尼拉、台北的角度看馬尼拉,答案顯而易見;如果我們用菲律賓鄉下的角度看馬尼拉、經濟發展數字上的角度看馬尼拉,答案就會多元呈現。
- Jul 15 Wed 2015 13:38
我不再是剛抵達金邊的那個我
計畫柬埔寨旅行時,一直猶豫該去金邊嗎?決定不了,將它暫放在行程單上;也還好我暫放了金邊,當我對暹粒開始感覺熟悉時,決定買了公車票,踏上連發音都不會發的:金邊,Phnom Penh。
- Jul 09 Thu 2015 14:40
24小時在澳門
拜Low-Cost航空在台灣興起之賜,今天才在台北,明天就可以在澳門看水舞間,後天還可以坐在辦公室依然上班。移動變得輕易,而如何在移動間找到彼方的在地生活才是要點;和朋友搶到一張往澳門的促銷機票,清晨出發、凌晨回來,24小時都在移動,真正著陸在澳門的時間其實不到一天,這種速戰速決的遊程其實挺適合澳門,在即將快要感覺到膩的時候就離境,維持新鮮。
- Jul 03 Fri 2015 00:48
香港還有哪裡特別?
沒有常去香港,但只要一興起去的念頭,朋友總會問:「香港還有哪裡特別?」香港之於台灣,或是台灣之於香港,最近這幾年確實多了點惺惺相惜的關係;此端的我們聽了、看了太多彼端的新聞,總會遙想起過去自己心目中的香港,總會覺得那城開始失去吸引力,不過只要一踏上香港機場,就又會感受到這國際都會,即使面臨追求民主的關卡,但來自全世界的資金、人才、觀光客在這裡匯集,百年來,直到今天,一直都沒有改變過;只要一步出關口,快速流動的效率,我在猜想,當下的興奮可能和前幾次來香港都一樣,可能也和百年來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旅人都一樣,因為這裡是,香港。
- May 14 Thu 2015 21:32
#35歲前走過東協十國
30歲那年,出發去香港受訓;在會議上我遇到一個愛爾蘭籍的Business Director,他的簡介上寫了環遊世界的經驗,對他的人生和工作有多大影響,對比其他亞洲人的簡介,通常充滿一連串乏味的工作經驗;受訓回來後,沒多想什麼,繼續和其他亞洲人一樣,乏味地繼續完成了20幾歲對自己設下了幾個外顯的目標,得獎、升官拿到一個D開頭的職位,但這些外顯目標都一一實現後,只剩空虛。
- Apr 09 Thu 2015 23:23
謝謝緬甸人的幫忙,祝你們好運
從仰光市區到郊區公車站的距離有多遠?是遠到可以睡一覺的,尤其下大雨,好不容易透過Hostel員工幫忙,才攔到計程車,離開逐漸積水、幾近瘋狂的市區;往郊區前進的路上,實在太塞、太久,不免讓人起了一點疑心:「要被載去哪呢?也太久了吧?」一直提醒自己別打瞌睡,但塞車狀況下還是睡了又醒、醒了又睡,好不容易到了,看著司機露出誠懇的笑容,不免對自己來自第一世界的疑心感到罪惡。
- Jul 18 Fri 2014 16:56
走在仰光的積水街頭
臺灣長大的我們對緬甸很不熟悉,只知道她的前一張國旗和中華民國的國旗非常相似,偶爾在公館吃飯,會和來自緬甸的華人老闆娘聊上幾句,而對這國家的消息都來自新聞,後來認識緬甸,是因為翁山蘇姬。有一年緬甸大水災,剛好人在史瓦濟蘭看新聞,身旁的人問到:「翁山蘇姫被放出來了嗎?」很慚愧地,竟然這麼晚才認識她,但認識她,不代表認識這個國家;吉卜林在維多利亞時代就寫下:「這是緬甸,完全不同你所知的任何地方。」直到今天,這句話依然成立。
- Jul 14 Mon 2014 18:37
快樂是?快樂的方式不只一種
- Apr 24 Thu 2014 00:58
京都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