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在台東 (41)
- Feb 18 Tue 2020 01:11
越難回家,就越喜歡回家
- Oct 16 Wed 2019 17:57
在蘭嶼留下的疤,會讓人一直回到蘭嶼
想起29歲那年,總是說走就走、說騎就騎,一個人隨便就騎到了台灣最南端,那時好像還不流行到處拍照打卡,感動放在心裡。這次從海上看台灣最南端,像在出國,其實是要回家呢。看著悶了兩個月換來一臉痘子的臉、多想放棄的這趟旅程終於在巴士海峽的浪才把我打醒,像把留在台北的插頭給拔了、像把睡到醒不來的我打醒、像把停不下來的我給攔住,嘿!我家大門有的可是大海、是整個太平洋。
- Oct 01 Mon 2018 01:18
下次要去哪的清單裡,總會有個要回家。
工作上我是個planner,生活上我也是個planner,我擅長做計劃,不只是做客戶的年度計畫,更包括了自己的生活計畫;身為一個planner,從社會文化與消費者的生活裡找洞察是我的工作之一,這樣的工作習性,養成了我對生活、找尋旅行意義的習慣,然而,最近這幾年,我發現我的旅行清單裡不管列上了多少未盡未達的目的地,卻習慣將台東給安插在其中。
- Jul 10 Tue 2018 19:14
生活不再是他方
- Jun 20 Wed 2018 20:52
我的儀式感在池上
- Jun 06 Wed 2018 01:01
那些歌聲喚起的台東回憶
從台東老家出發,往右跑到底再跑回來,正好5K;往左騎或走可以到書店、咖啡店和海邊。喜歡在台東跑起來的時候,耳機傳來Bryan Adams的18 till I die,就以為自己還是當年18歲。
- Apr 15 Sun 2018 20:06
回家過聖誕
我們家是天主教家庭,而台東為數不少的原住民裡也有不少天主教徒,每年聖誕是繼夏天豐年祭後返家團聚的日子;雖然不是每年都有機會在聖誕節時回家,但只要在這個節慶裡回家,留下的回憶和農曆新年相比,一樣濃厚但更有一種異國感的特別。
- Mar 16 Fri 2018 15:24
在池上生活的模樣:一早就在豆皮間吃早餐
那一天,我和爸媽是一大早就往池上出發,為了尋找一間豆皮店;與其說是為了豆皮,不如說是為了模擬理想生活。每次回台東,幾乎都會到池上繞繞;每次到池上,就會在腦中描繪著如果自己住在這裡,該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模樣。
- Nov 26 Sun 2017 19:45
不是只有鐵花村的台東
網路上不知是哪來的人物說鐵花村特色快被全球化品牌給影響了,看了都想大笑,鐵花村從一開始就是個外來文化,哪來的在地?要在地,就去那些網絡上查不到的地方。我常在鐵花村周圍走著,偶爾會聽見遊客說著:「就這樣而已,逛不了多久,可以走啦。」而到底台東的特色是什麼?只有一個鐵花村嗎?如果是因為鐵花村而來台東,那肯定會失望而離開,千萬別因為鐵花村而來,而是為了整個台東而來。
- Nov 26 Sun 2017 00:33
排灣族式的學習
台東有家排灣族咖啡店,店名叫「Kituru」,與其說是一間咖啡店,其實更像一間排灣族的文化聚落。以前對排灣族很陌生,即使我始終記得一個國中女同學得從遙遠的土坂部落到市區上學;每次來這裡,都有一點新學習,從味覺開始,吃到小米蛋糕、喝到紅藜牛奶開始,今天是聽覺,一首無意間跳出的歌,阿爆的母語專輯裡的一首東排灣古謠,雖然不是熟悉的語言,但頻率對上了,這首歌就進入我的音樂清單和生活裡了;下次搭南迴火車,車過大武,我就有旋律了。喜歡吃這裡的「山地飯」,融合了白米、小米、紅藜、龍葵、刺蔥、山萵苣,野生又養生。
- Oct 05 Thu 2017 00:38
沿著海岸走的多良車站
胡晴舫寫過斯里蘭卡沿岸的鐵路,漲潮時、印度洋的海水會淹過鐵路,很有畫面,讀了讓人想出發。東海岸的鐵路其實也是,從北到南,像沿著太平洋邊在走,南迴像海洋公園的雲霄飛車,往台東請靠右、往高雄請靠左,車過山洞後,窗外都是海,車上的小孩都非常有默契地:「哇!」耳機快轉到保卜的我愛台坂,以為在搭787 Dreamliner。
- Aug 15 Tue 2017 02:36
大概就是很難回家,所以很喜歡回家
- Jul 29 Sat 2017 21:33
在台東碰上文化工程師
當世界急於往科技、技術靠攏時,卻忘了背後啟動的人性和文化關鍵;當這個世界急於從數據挖掘出賣點時,卻忘了數字背後可能是一段段故事所累積。我們做廣告、做創意,對於真誠地尋找觸動人性的洞察這件事,越來越缺乏苦功,過度依靠網路和以為很客觀但背後是一場戲的市調和質化訪談。
- May 30 Tue 2017 22:56
台東是「我的星期八」
『颱風過後,在台北看到台東的照片,無法即時做什麼的時候,我走進市集,特別想尋找熟悉的味道,紅藜的、洛神花的,台東的好,不會輕易被擊倒。』去年我去考了外語導遊證照,在口試考場裡,考官希望我用英文介紹家鄉,我講了這句話當作結尾。
- May 15 Mon 2017 00:47
台東的照片是想家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在我盯著他看了幾分鍾後,排灣族小哥問我,開啟了話題;他說他在織的是排灣族每個人都有的束口袋,「小時候我們背這個去遠足,同學會笑我們說是不是帶檳榔和石頭」;老一輩的人都會織,但沒辦法用說的方式教、傳承,終於他找到了專門的課去上,自己學會這個排灣族工藝。他講故事的同時,店裡在放圖騰的「我在那邊唱」;坐我對面達悟族的高中同學突然反應:「我每次在台北聽到這些歌就很想回家。」
- Jan 30 Mon 2017 00:08
第一次開車上路的海線
- Jan 28 Sat 2017 22:39
往部落裡去:阿美族在比西里岸
- Dec 27 Tue 2016 01:55
從頭走到尾,長濱金剛大道
很多人會說不要分享這條風景大道,深怕會像池上伯朗大道一樣,變成熱門觀光景點,但我想分享的是,長濱金剛大道因為很遠,如果只想拍照打卡,就別來了,因為一下車,會覺得「就這樣?」而感到失望;這條像是通往山裡,轉頭又像是通往海裡的產業道路,最好是從縱谷線慢慢晃到海岸線,車過海岸山脈高點,迎風看長浪,關掉冷氣、
- Dec 26 Mon 2016 11:56
回台東創業?
- Dec 25 Sun 2016 18:30
喜歡到池上的人,不一樣
每次回台東,都會到池上晃晃,即使早就熟悉這裡的四季變幻,但總還是有新的觀點,在每次的觀看方式裡發現;後來我發現,有畫家畫池上、作家寫池上、舞蹈家跳池上,害怕孤獨的人,應該是不會喜歡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