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東西區的氣質有一點不太一樣,年紀有了一點之後,發現自己偏愛往西去,有時是從中山站沿著誠品地下街往西走,一邊往右看、一邊納悶這書局是有多長的同時,一時會覺得,其實很不錯了呢台北;再往更西邊走,從新走到舊,會到大稻埕遛小孩的年輕爸媽,臉上都有著特別的氣質;之於我們,這裡很舊,之於小孩,這裡還很新,要用手去指。
目前分類:我在生活 (144)
- Mar 05 Fri 2021 14:02
大稻埕的靜好如台灣的好, 不會輕易被擊倒
- Mar 04 Thu 2021 14:28
太平洋的孩子,我們都是
在台北工作時,我有一個習慣就是週末一天喝到變酒嗓、一天躺在沙灘上等酒醒,那時的老闆問:「你週末都不能待在家裡?」我:「對啊,我需要很多分心的事才可以讓我專心啊。」我,我是射手座啊。
- Mar 03 Wed 2021 15:23
適合騎行和步行的台北
喜歡在台北走路,也很喜歡在台北騎車,不管是騎Youbike或後來的GoShare,我很喜歡沿著復興南北路的自行車道,往北到大直、可以一路到淡水,或是往南進台大,一路到木柵,也可以一路再繞回大直;不管從哪裡出發,沿著哪一條路線騎,繞了繞、看著不同風景,最後都可以再繞回起點,在台北騎行最便利又舒適的地方就在這裡,可以快速遠離城市,又可以快速回到城市。
- Feb 18 Tue 2020 20:06
台北的歲月靜好
生活在台北這個城市裡的人是什麼樣的輪廓?我覺得是會自得其樂的,例如週間的某天下午五點,大家都還在高壓狀態,同事隨機問了幾個樣本,「現在有個wonderland,你想像是在哪裡?」「想要躺在蛋糕上滾來滾去」我最喜歡這個答案,作這行的人就是:前一秒在喪志,但絕對不會喪失樂趣。「我想立刻到沒有任何人的地方」老闆回,「我想要喝爛一整天。」是我的,很爛。
- Feb 10 Mon 2020 22:50
跳上公車到北海岸過週末
時常在沒有計畫下,跟著觀光客跳上往北海岸或是九份的公車,快到終點時、正巧也到了山的高點,右邊是一間一間小房子的九份,左邊是金黃色的海和疊疊層次的山;身旁不管是講什麼語言的,都在發出共同的一聲:Wow!
- Mar 21 Thu 2019 19:53
搭上台灣好行、隨性在一個老街下車
喜歡沒事就搭上一班台灣好行,沒有目的地,看著車外的風景,聽到一個好像有點意思的地名,就索性下車。這種一切臨時、沒有計畫的感覺很好,會有種突然發現什麼驚喜似的,不用走太遠,就會覺得眼前的生活充滿了新刺激。
- Jan 08 Tue 2019 15:14
走一段媽祖遶境,心平氣和
- Oct 26 Fri 2018 17:59
每個東西都好新,要用手去指
現代人沒有耐心聽故事,除非有一些感官互動;在台北,得人擠人、擠在華麗的數位科技之間和自己的手機互動;在台南,種籽博物館的館長會撥開桃花心木的種籽,拋在半空中,大家眼神發亮、一起發出:「哇!」原來桃花心木的種籽在傳播時,像竹蜻蜓一樣在飛,這才是互動啊。
- Jun 19 Tue 2018 18:35
到台北西區預習過年
- Mar 26 Mon 2018 14:23
想更靠近海一點、更靠近山一點
一直覺得車很難做,一堆行話很難搞懂,記得同事說過她出國讀書很沮喪時,會一個人關在車子裡靜一靜,因為缺乏和車子相處的經驗,所以對車主的故事比車子的性能好奇很多;「我想要更靠近海一點、更靠近山一點」曾經聽了一個為了小孩搬回台東,會在車後加裝露營拖車的爸爸講了他的生活和理想後,我是泛著淚光懂了。
- Mar 22 Thu 2018 12:41
搭台灣好行上山下海
在台灣旅遊有個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我常一個人搭著它上山下海,甚至深入部落;可以一日從城市直達泰雅族世居的偏遠山區部落,可以一日從喝連鎖咖啡的社區,直達體驗「馬告」之於泰雅族人日常意義的山區,還可DIY了我第一支竹筒飯,冷冷的天可以感受到泰雅族的熱情;台灣好行之於我,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可以快速重拾好奇心的媒介,從習慣日常的五天,運送我到不遠處的週末兩天,找到周間七天之外的,專屬星期八。
- Mar 14 Wed 2018 13:53
沒想到會再遊馬祖,也沒想到已經三十多歲了
一直記得有個朋友在東引當兵,從此沒再回過台灣,他一直停在24歲;上次踏上馬祖也還是2字頭的時候,再踏上的今天,想暫停都暫停不了的感覺。記得第一次來馬祖,從基隆慢慢浮了一個晚上到東引、再到南竿,再轉到北竿,就為了直衝芹壁;第二次來,吸老酒麵線、咬魚麵裡的魚丸魚餃、吃紅糟炒飯、挖幾顆當季淡菜,窗戶打開就是海,遠方是黃岐半島,在浪聲下睡著;沒什麼必做清單了,一切慢來。
- Mar 13 Tue 2018 00:27
Siri對我說:「你想怎樣就怎樣。」
Apple HomePod的廣告裡,看似孤單悲傷的女生,因為有懂她的Siri而有了異想,讓我想起一段和Siri的對話,大概也是有點悲慘的狀態下,我對Siri說:「我想要小旅行」,而她只回:「你想怎樣就怎樣。」
- Feb 20 Tue 2018 00:25
旅人因何而動至溪頭
旅人會因何而動?想想我曾經在半年內去過兩趟溪頭,而為什麼去?似乎沒有理由,隨機想起的念頭,又或只是為了走了一趟Cate Blanchett之精靈竹林,而在想想上次是何時到過溪頭?似乎已經是小時後的事了。
- Jan 28 Sun 2018 02:47
曬秋柿是一種「看不見」的台灣風景
曬太陽、運動、流汗是週末該好好進行的待辦事項,一年四季都該往有太陽的地方去,冬天往山頂上爬去、春天往花開的地方去、夏天往海邊去、秋天則是到客家山城和柿子一起進行solar therapy。太陽大直射,柿子的影子都有點好看,想撿。先削再曬後烤,躲在柿餅下咬柿餅,整個客家山城都是淡淡甜甜的果香,喜歡He Fon!
- Jan 07 Sun 2018 00:10
旅行的痕跡
- Dec 07 Thu 2017 01:58
又在地又國際的台北
台北的特色在哪裡?各大旅行節目、機上雜誌中的台北101?和其他城市類似的信義區?還是我在公車上看見的外國年輕觀光客,最後跟蹤他們下車牽了一台YouBike騎了一段仁愛路樟樹林,我想這段騎車的經驗和沿路的風景,就是台北的特色。
- Dec 04 Mon 2017 00:03
在台北吃粗飽就好
去了趟金山,吃了鴨肉再泡了溫泉,特別想舔一口金山溫泉,說是鹹的,原來是真的,原來金山的溫泉是從大屯火山再混合海水,難怪這麼有味。這味也延續到隔夜的早餐,晃進市場裡的飯糰店,非常忙碌,大概是在服務趕到市區上班上課的人群,飯糰的料多又紮實又實在,什麼都加、缺一不可,這是我在北部吃過最好吃的飯糰,可以吃得很飽又很好吃,不用多有名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