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在上網 (14)
- Dec 02 Sat 2017 22:32
同溫層之外的KOL
- Jul 21 Mon 2014 17:40
回到Facebook最原始的價值:一起出門去撿垃圾
『Chairs are made so that people can sit down and take a break. Anyone can sit on a chair. And if the chair is large enough, they can sit down together. And tell jokes. Or make up stories. Or just listen. Chairs are for people. And that is why chairs are like Facebook. Doorbells. Airplanes. Bridges. These are things people use to get together, so they can open up and connect about ideas and music and other things that people share.』-Facebook Branding TVC
- Sep 21 Mon 2009 04:06
Be There, Be Your Friends (Ⅲ) - 在社群媒體上開同學會
自從網路漸漸深入我們的生活後,也讓我們越來越「宅」,但這裡的「宅」其實只限於空間上的宅,因為我們被網路控制在電腦前,但即使如此,只要透過網路,我們依然可以保持與朋友的互動,並不會因為「宅」了而產生社交退縮或與朋友少有互動往來的結果。
- Aug 24 Mon 2009 02:39
打造品牌知名度只能靠電視? - 網路病毒行銷與品牌的前戲操作
台灣近幾年整體大環境蕭條,廣告主行銷預算也逐年縮減,但網路行銷的市場前景卻逐漸明亮,且在逆境中維持著小幅的成長,並在2008年成了電視媒體之外最具影響力的媒介。面對市場不景氣,許多廣告主皆削減行銷預算,以為如此即可節省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但真正在因應不景氣的狀況下,應進行逆向思考,也就是如何在不景氣的時代善用行銷與媒體投資,一方面強化企業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則創造品牌偏好度與市佔率,而進行數位行銷則是一項最好的投資,網路不僅發展迅速,更提供廣告主最方便、最省錢也最容易衡量的傳播平台。
- Aug 13 Thu 2009 02:44
Be There, Be Your Friends (Ⅱ) - 社群媒體只是搶頭香的電子佈告欄?
兩大社群媒體(Facebook與Plurk)在台灣,2009年上半年達到前所未有的使用人數,預測未來將持續成長,身為社群服務使用者的廣告主也紛紛抓著代理商,問著:『我們現在不想搞blog了,MSN機器人也過時了吧?可不可以直接在Facebook和Plurk幫我own一個頁面?』有些廣告主看了商業周刊大篇幅專題報導的〈140字的威力〉後即開始抓著代理商說:『我也想要在社群媒體搞行銷,但不知道要怎麼搞欸?』目前的狀況是,很多廣告主以「成本」的角度看待社群媒體,因在內容上廣告主可自行處理發佈,不需額外聘人處理,行銷成本趨近零,此外,和傳統媒體與網路廣告相比,社群媒體的每千人單位曝光取得成本也低得許多,但問題是,只要到Facebook、Plurk開一個頁面,然後把東西都放上去,這樣就好了嗎?就夠了嗎?就對了嗎?
- Aug 09 Sun 2009 06:47
行政院應該學習的「Web 2.0 Sense」
我常常覺得,台灣像是兩個國家,這種感覺通常在選舉期間特別明顯,但沒想颱風過後,台灣也幾乎成了兩個國家。電視新聞不斷播送南部與東南部的災情,回到北部的畫面,總是看電影唱歌逛百貨公司的人潮、孫道存孫芸芸的鳥事;社群媒體中,經過一夜的風雨,南部的網友紛紛串聯災情,甚至發起網路志工回報當地即時災情的mapping機制,相同的時間裡,北部的網友呢?依然在分享颱風假去哪裡吃了什麼好料、去唱了幾小時的歌、去看了好笑又賺人熱淚的電影;有沒有一種感覺,從社群媒體上的發言來看,台灣就像兩個國家?
- Aug 04 Tue 2009 01:37
360° Digital Influence - 如何騷動無感消費者?
- Jul 20 Mon 2009 00:54
Be There, Be Your Friends (Ⅰ) - 社群媒體作為一種力量
- Jul 13 Mon 2009 03:11
異口同聲?化簡為繁? - 網路行銷的可能性與玩法
- Jul 16 Wed 2008 03:14
論文可以引用wiki嗎?
『網路使得平等主義逐漸成長。在網路這個媒介平台上,知識份子所寫的文章,失去了創造焦點的力量。』- Jurgen Habermas
- May 18 Fri 2007 05:43
網路時代下,文青的對抗行為
一個新單字-【netroot】,很好背也很好記,而且它比誰在哪裡騎了多貴的腳踏車或內閣到底誰下誰上都還要來的重要,其意指「網根」,以網路為基地的草根群眾。
- Aug 30 Tue 2005 21:08
怪癖讓我們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網路時代,具有共同理想的人很容易透過網路集合,組織成高效率的虛擬團隊。當一群人在網路上燃燒著共同的理想時,集體的靈魂便孕育而生。當眾人感受到『沒有這個網站我會悵然若失』時,支持它繼續存在的力量,可以讓五十位員工發揮出兩百人的力量。」(陳豐偉,2001)
- Jul 05 Tue 2005 23:07
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 nike bukatsu
- Apr 13 Wed 2005 00:02
設計生活不可不知 - Colette
設計生活突然變成一個熱門的話題,甚至成為生活上的實踐指標,這有可能是媒體議題設定下的結果,但絕大部分可能是消費者行為與心理轉變的結果(理性→感性、實用→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