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始練跑、想要挑戰馬拉松、想要參加國外馬拉松,跑者通常會有這樣的公式;直到自己經歷過這樣的循環,才又回過頭來問自己,「為什麼非得到國外跑?」、「為什麼非得參加馬拉松?」我發現跑步讓我愈發喜歡自省,當沒有鏡頭、沒有社群網路、沒有同儕時,我是否還會勤於跑,如果還是,我的跑就會是自己的,如果是,我的跑就是出自我內心的、真正的想跑。

開始練跑、想要挑戰馬拉松、想要參加國外馬拉松,跑者通常會有這樣的公式;直到自己經歷過這樣的循環,才又回過頭來問自己,「為什麼非得到國外跑?」、「為什麼非得參加馬拉松?」我發現跑步讓我愈發喜歡自省,當沒有鏡頭、沒有社群網路、沒有同儕時,我是否還會勤於跑,如果還是,我的跑就會是自己的,如果是,我的跑就是出自我內心的、真正的想跑。

從Yahoo所發表的「消費者一天的媒體使用行為」研究報告可看出跨螢的媒體行為趨勢,手機不只影響媒體使用行為,更逐漸主宰廣告在消費者眼球間的注意力。若就跨螢媒體行為的單方面角度來看,廣告投放轉移至跨螢似乎是最直接操作,但消費者畢竟是最難以捉摸的,跨裝置行為並不單純意味廣告投放平台的轉移如此單純,而需更加考量跨螢上的內容搭配,才有可能天羅地網地抓住消費者分散的注意力。

進入深夜前,我和兩個韓國人一起搭上班Tuk Tuk要去轉乘往龍坡邦的VIP bus,結果看到bus,語言不通,但表情一看就知道,都在顯示:「這班車沒問題吧?」但一踏上去,我就看到「高雄市政府歡迎您」的字樣,應該是台灣回收過來的車,就這樣一路漆黑山路,也睡到翻掉。

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日前訪問25國共130位資深數位領袖後,公布了「2016年新聞、媒體與科技預測」,其中一項趨勢是線上影音對媒體經營與內容上的變革。

台灣古蹟專家說,最美的閩南建築不在福建,在檳城;最美的粵式建築也不在廣東,在檳城。就這樣,我來到了檳城,不只建築新舊融合,文化和語言也交雜在其中,發現在檳城的樂趣,不只是看建築古蹟,吃小街文化,還得認真聽上、說出台語或是中文,充滿熟悉又交叉驗證比對的樂趣。

一個人旅行時,就真的非常想要一個人,例如一個人到了蘭卡威這海灘度假勝地時,當有人要幫忙拍照時,直覺反應:「No, thank you. I'm ok.」的時候,應該就是會一直習慣做任何事都一個人了。

搭客運慢慢晃到中南部的小鄉鎮一直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一切都從台北一上車,司機就轉換成台語唯一模式開始,像是演練好的進香團。下車,繞著北港跑一圈,繞到高鐵橋下,往上看到第一班高鐵飛過,現代人由快入慢難,我們是用跑步在溫習什麼是「慢」的感覺。

台東的雨是甜的、土是黏的、風吹起來是淨的,跑在樹間,抬頭見樹見林又見天,閉上眼睛跑,就是爽。跑來跑去還是台灣的馬拉松好玩,鹿野馬拉松沿途小玉西瓜、在地冰鎮紅烏龍茶吃喝到根本沒在想時間。

出發去香港前,臨時接到了會議通知,原本想放棄計畫,但我想到一句話,是我唯一喜歡馬雲的話,也只打算實踐這句話:「工作不要太認真,工作快樂就行,因為只有快樂讓你創新,我特討厭工作認真的人。」 什麼都無法阻止我,再見。

印象中每次離開台東時就會刮風,偶爾刮起台東特有的焚風,或是讓空氣異常清晰的南風,特別喜歡、懷念前者,溫溫熱熱的,一整天、直到晚上,焚風吹來,就像一整天站在吹風機前的感覺。就是這種風,吹起來特別不想去台北。很久以前,我們覺得提著公事包的畫面很帥,但現在是,聚在一起討論該拎著背包、遠離台北,過生活。

忘了在哪裡看到一句話,大概的意思是真正的旅行是帶著旅行時的眼睛回到家鄉;30歲後,我喜歡回家,很多時候是為了調整生活,然而回到家後,我發現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跟著爸媽的方式生活,對爸媽而言,這似乎沒什麼變化,而對我而言,不只是一種調整,更是一種「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