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1.jpg  

『旅行這種事大多是相當累人的。不過有些知識是疲累之後才能親自學到的。有些喜悅是筋疲力盡後才能獲得的。這是我繼續旅行所得到的真理。』-村上春樹

 

這陣子網路上瘋傳兩篇文章,一篇提到與其把週末都睡掉、不如起而行動起來才是正確的休息方法,另篇提到旅行不用花很多錢、重點在多看世界和體驗不同人生的觀點,前者似乎點醒了很多人,後者則引發正反的意見,認為要多存錢到老的留言似乎多過把握當下。

 

這兩篇文章的論點,我都曾親身體驗並樂在其中;我也曾是一個週末就是要睡到自然醒的族群,直到參與消費性保健食品的案子,坐在監看室裡頭聽著消費者的各式自白,最重複的不外乎就是:「怎麼睡都睡不飽」。『週末都把時間花在睡覺,消費者不覺得這個是一個問題』,當時我的策略前輩用了這樣的切入點,提出『追不回青春,但可以找回活力』的熱愛生命觀點,當下我就決定改變對待生活的方式,一有時間不是去跑步就是去玩。

 

舉個最近出門玩的例子,上了車、睡地板、不用搭高鐵,一切慢慢來、慢慢走、慢慢看的體會,刻意一路記帳的數據顯示,花費不到1500塊玩法,換得的是眼界上的充實,而這一切就從星期五下班、離開辦公室就開始的旅程;當大家都還相約要去哪吃喝的星期五晚上,就趕著一路離開市區,為的就是忘記週間五天、一覺醒來的星期六就是一個完整的、和台北、和工作完全沒關係的週末。

 

我最喜歡這趟旅行的回憶就是,星期六早上七點醒來,就可以散步到遊客都還沒擠入的鹿港龍山寺,安靜無聲的寺裡,只聽得見兩旁練習南管的音樂聲,抬頭看著入口的藻井,看著出神也邊想著待會要去哪?沒有想法也沒有特別想去哪,就一路沿著往南往走吧。

 

往南到了海邊,一下車就碰上親切真實的阿公吆喝著上車,什麼也沒多想就搭上採蚵車到了外海的蚵田,水深腳膝,一路顛簸,像搭著泰國雙條車在海裡的感覺,尖叫聲讓外人更像外人,旁邊的蚵農都笑出來了。「這水是鹹的嗎?」踩在海裡,腦子裡想著的是這個問題,索性沾一手水、舔一舔,鹹到感官大開;『這裡現在都是六七十歲的阿公阿嬤在用,十個裡面只有一個年輕人,說年輕也四十幾歲了。』載我們順著退潮往海裡走的阿公說;回程的路上,我想著颳起冷風的冬天這裡會有多冷時,一旁採蚵的阿嬤咧嘴對著我笑,配著遠方大江大水畫面,心中留下的是充實的感激。

 

再往南走,兩旁經過的已經不是車,而是牛,打開天窗,拿掉太陽眼鏡,望著頂上的西螺大橋,紅色的幾何留下的是綠色的暫留;跨越濁水溪、來到雲林,如果沒有遇到廟會繞境就像沒來過一樣,剛好這趟碰上,整個西螺都被鑼鼓、鞭炮聲包圍著;踏進延平老街裡的老屋就又瞬間轉而優雅,建築和人、物都很雅;在種子店看老闆娘拿著傳統電話講不停,看到傻掉,老闆娘掛上電話後:「要試看看嗎?來!」試著搖一搖,還真的有通;復古聽覺手感的感受,還有哪裡可得?

 

原本只是要玩鹿港,結果變成不設終點的road trip,到了很多聽過但缺乏動力出發的地方,經過虎尾,彎到了土庫,最後還到了雲林的最底端-北港,差點又想再過橋到嘉義,再去就可以出來選舉了;除了北港之外,沿途的觀光客都非常少,實際走過這段很少被寫、被推薦的地方,不過75公里的路程,卻有濃厚的台灣味,像是被遺忘的地帶一樣,保有非常在地的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土庫走進非常貼心的媽祖廟,香都算好、排好,整整齊齊的;第一次聽到「土庫」這地名是看到大甲媽繞境的新聞,土庫人照例會在鄉間小廟上演十多天的歌仔戲歡迎媽祖。一直以為是個非常偏遠的鄉下,直到第一次來,才知道是個有好吃鴨肉、講臺語會更融入,還有建築師事務所會在廟前市場幫大家上課和演講如何再造文化小鎮的課程,小鎮都可以這麼有內涵,平常被困在城市的我們,對比起來就像被困在動物園裡、缺乏刺激的動物一樣,無聊。

 

晚上十一點,我們開進像是無人之境的田尾,為了「賞花燈」。 田尾的夜色就像遠方不遠處有夜市一樣,往那裡去,就會看到電照菊了。在田邊晃了晃,正好碰上花農夫婦開著車出來巡田,「來看我們的夜景阿」一下車就對著我們說。為了讓菊花長高,晚上九點過後就會開燈,欺騙菊花還是白天,好好長高先,等到高度夠了,再把燈關上,花就開好了,就可以往花市賣個好價錢。「這裡是白色、那一半是黃色。種了兩期後會改種一期稻,要讓土換一下口味,他們(土)也和人一樣,一直都是一樣的,也是會膩會煩。」花農很熱心地解說。

 

原來這片燈海就是每次搭夜車南下,經過彰化時,吸引我左看右看的地方。很久以前在服務燈泡品牌時,和來自嘉義的ECD討論到全臺灣最讓人有感的燈,一是北海岸、晚上像海上夜市的夜釣小管船,第二個就是這裡,文案出身的他說:「對!以前搭車回家,只要窗外出現燈海,就是快到家了。」原來就是這裡,以前一直經過的地方、一直想來卻不知怎麼來的地方,總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來到。睡不飽的時候就出發,一路玩到都快半夜了才開始往回走,再看到這片花燈海時,呼一口氣,全身暢快地一種充實。

 

隔天,依然在睡不飽的狀態下出門,走了一趟又一趟鹿港小巷,撇開過去只為逛完所有地圖上的古蹟經驗,在意的是腳下的每一個經過,慢慢走看兩旁、甚至是地上的細節,例如鹿港王爺廟多,第一次在窄巷邊上發現紙做的王爺五色兵馬,守住這角;發現這小角落的小故事,比上回逛遍所有鹿港大街小巷的經驗還要來得驚奇。

 

咬著鹿港包、邊走邊吃,全台灣各地都有包子,但鹿港的真的很好吃,南部口味,帶點甜,掺點香菇,不油也沒有過重的肉味,默默咬了三顆,最適合買了,帶著走。拐進小巷,風情多,看看窄巷建築,沿路幾乎是課本沒提過的台灣史,章泉械鬥、林爽文、清朝對台關係、媽祖對台灣人的影響。鹿港的老屋都還是日常生活,沒有風格咖啡也沒有個性民宿,有的只是竹蒸籃師父和木工佛像店,可以操台語買一杯「草阿茶」,以為融入了,但人家可是道地海口「港仔腔」的台語,不趕路也不追古蹟,純粹邊走邊吃邊學歷史的鹿港經驗;走到天黑,搭上車再回到市區,一切都沒變我很清楚,但心裡至少會有那麼一點要重新開始的感覺。

 

玩回來了,會比較甘願面對接下來的星期一;回到「玩」這件事,因為太喜歡不斷流動,一些朋友會當著我的面問我:「你真的很愛玩」,口氣通常帶有一點羨慕和一點質疑,通常後者的意味大於前者,「你真的很愛玩」這句話真正想要說的其實是:「你假怎麼那麼多?你錢很多可以這樣到處跑?到底有沒有在上班?」這些都是社群網路興起後的效應,You are what you share,你一直提加班和抱怨工作,大家就會覺得你很慘,而當你一直在玩,大家就會覺得你很爽;實情是,可以一直玩表示有一直在工作才可以有錢去玩,而停不下來地一直在玩就是丟棄了多數人錯誤的睡眠休息法,選擇做不一樣的事,讓腦可以有不同的刺激而獲得真正的休息,所以關於「玩」這件事,我想說的其實是:「是體驗和給大腦休息,而且身體其實是累的,不然你來跟一趟?」

 

怎麼說身體會是累的?不是到處玩嗎?「玩」的類型有很多,小孩子的那種玩法,到遊樂園的玩法,到市區購物區逛逛的玩法,以上這些玩法都是事後會後悔而加倍疲憊的類型,我喜歡的玩法是,不斷移動的看著流動的畫面和風景,透過地理疆界上的移動達到心理與大腦抽離的目的,過程接觸體驗到的人事物,對放鬆時的大腦來說更是一種不同的學習。

 

是的,我就是一個沒辦法躺在沙灘上超過半小時的人,因為我會受不了一直停留在原地,我也沒辦法躺在一個晚上要超過五千塊的飯店裡,因為我會想到隔天七點就要起來、睡那麼好要幹嘛?

 

既然怎麼睡都睡不飽,不如去做些平常不會做的事、突然想去哪就馬上出發、去看看和週間五天不一樣的風景;把身體搞累一點,因為自己會很清楚再怎麼累,都沒有被困在辦公室的累,而人就是要這樣,別人拉你過去一點,你就拉回來一點,才會回到中間點,下星期再重新開始。玩久了,星期一來就來,一點都不需要憂鬱,因為還有五天就可以出去玩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kensei 的頭像
    vincentkensei

    她說寫作是一種治療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