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62229.jpg  
不只台灣積極協助第三世界橋接起與第一世界的數位落差,全世界都一致認為數位落差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阻礙,而縮短網路科技在不同領域、團體、個人與國家之間發展不平均的現狀即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聯合國前秘書長Kofi Annan曾提出呼籲:『世界上有相當比例的人口無法享受資訊科技的果實,資訊時代下的新興不平等現象,將成為擾亂世界秩序的潛在因素。』現今許多國際組織與國家皆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探討數位落差的各個面向,並研擬具體的改善計畫,台灣在這個國際潮流裡也沒有缺席。

縮短數位落差有很多策略,提供設備、介入資訊教育是一種方法,而電子化政府也可是另一種approach;很多人可能會錯認電子化政府作為縮短數位落差的策略,就是要全面汰換政府機關硬體設備,或是強迫行政作業進行全面電子化;事實上,所謂電子化政府在縮短數位落差的策略上作為一種approach,其實是從「應用面」切入,例如東部非洲(包括肯亞、衣索匹亞與烏干達等國家)有一項RANET(Radio & Internet)的計畫,其藉由網路與廣播的結合傳遞氣象資訊給農民,並運用ICT技術建立了「World Vision’s Area Development Offices」,此舉提高了ICT在公領域上的應用價值,這樣的實用計畫才是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的電子化政府策略。

台灣與史瓦濟蘭的技術合作以往皆以「農業合作」為重心,隨著國際援助潮流的轉變,ICT的投入也為台灣近年協助史國的重點援助項目之一,而ICT作為援助項目並不著重於「技術」上的移植或轉移輔導,其重點在於以ICT為技術並實際應用於受援助國家的日常生活中,並以「e-education」、「e-government」與「e-society」為首要發展目標。

為了有效協助史瓦濟蘭提升其農業競爭力,在台灣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主導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合作下,為史瓦濟蘭量身訂作了一套「農情資訊系統」,此系統以ICT技術結合農業,其不僅提供給政府單位外,更應用至各個省區的農業推廣地,其不只以ICT技術結合農業,更以新技術、新概念、新科技、新流程、新導向、新平台讓台灣在史瓦濟蘭的ICT援助,從實體資源(physical resources)的投資,走向全面性的ICT援助,其中包括了數位資源(digital resource)、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以及社會資源(social resources)。

1139862228.jpg  

有了台灣在科技上的協助,導入資訊技術於農業不僅可提升與改革競爭力外,更可為史瓦濟蘭農業帶來社會力與教育力上的改變;在社會力的面向上,運用ICT技術開發農業應用系統將可開拓偏遠地區與都市或中央政府機關接軌互動的機會,而導入資訊技術於農業上,不僅可建構偏遠地區農民的數位基礎能力,更可強化農民主動應用資訊網路與社會接軌的意願,進而輔導偏遠地區居民善用「農情資訊系統」或其他電子化政府資訊服務於日常生活的應用,也因此,電子化政府作為縮短數位落差的approach不只可增加偏遠地區民眾獲得政府服務和公共服務的便利性,更可保障偏遠地區居民參與公民活動的機會,藉此擴大偏遠地區與都市或其他國家的交流機會,以強化社區的社會性機能或增強農產品在價格噢外銷上的條件。

另外,在教育力上,建構於ICT技術之上的「農情資訊系統」即是電子化政府作為縮短數位落差願景的核心之一,其應用ICT平台與資料庫技術,可有效協助農業推廣官員與農民在日常農事上的經營管理與接收動態訊息,如此一來,不只可影響政府官員、各省區推廣農業官員外,也可教育社區民眾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以強化社區民眾的資訊素養,以作為未來推動其他資訊素養或縮短數位落差策略的「練習與準備」。

由台灣所出資、開發並設計的「農情資訊系統」在史瓦濟蘭不只將可帶領史國傳統農業進入另一新的階段,更可在縮短數位落差的策略上創造了新的典範,以電子化政府作為一種approach,不僅讓以往「What can we do for you」的單方面援助轉變為「What can we do with you」的雙向合作,也在「質能」上將資訊科技落實於農業上而提升了機會、素養與內容,並以「應用面」協助目標團體進用ICT而橋接起數位落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