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57014.jpg  
『寫作(應該說是發源於寫日記)一直是我解除我孤獨的唯一方法,這片孤獨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麼發現的,之後,那片孤獨就越來越遼闊,無邊無際地遼闊起來,那是完全無法與他人溝通的,渴望和別人說話可是卻又不可得,不可得,完全不可得。也許我的寫作完全必須發源自對這片孤獨的誠實與承認。』-邱妙津《邱妙津日記》

剛開始讀研究所的時候,就開始寫這個blog,讀太多有的沒的理論的結果總會讓人容易憤世嫉俗,於是這個blog的某些文章總會散發出某種「看完後想呼我兩巴掌」的fu,老實說我還挺愛這種tone的,因為我不喜歡寫感情、不喜歡寫抒情文、不喜歡無病呻吟、不喜歡造詩寫詞、不喜歡什麼事都一面倒、不喜歡講究用字,我喜歡講道理、喜歡寫論說文、喜歡製造質疑、喜歡面對別人的不喜歡;我一直覺得,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管是寫對或寫錯,因為我又不是在寫論文。

研究所畢業了,憤世嫉俗的個性依然延續著,即使談了戀愛、開始工作、出國當兵,一些大小事讓我的生活與blog多了點溫熱,但只要感覺對了、不對了,我就想要寫下來,但可能是寫碩士論文寫出了一些後遺症,寫blog的時候也特愛查資料、引用東引用西,到後來,朋友對我說:『你可不可以不要寫那麼多東西?』好像已經沒辦法了啊,好像已經是一種習慣了,好像是當作在學習新東西新知識新理論那樣,寫著blog。

有時我會寫些刺激、批評的議題,有些與我站在不同方向的網友也會直接給我一些刺激的回應,其實我還蠻喜歡這種很刺激的互動,有點像是在錄《Hard Talk》那樣,很爽!只是這些網友通常都沒留下名字,這樣沒辦法發通告費欸。前陣子我寫了一些國際觀與政治的議題,有網友會用他的角度與立場給我批評指教,如果沒有太情緒性的字眼我都虛心接受或延伸互相討論,有些網友大概對於「網路匿名」這玩意兒很放心,覺得藏身於後就可以這邊酸一下那邊酸兩下,我如果用論文引用名詞的格式寫東西通常就會出現「愛賣弄英文專有名詞」的回應,我寫錯或扯太多有的沒的通常就會出現「標題炫不炫、資訊豐不豐富,說真的,你的寫作風格不也像方文山一樣?」的回應,我寫些和我生活無關的事通常就會出現「好像寫一堆全球的娛樂、政治、時尚,就表示你人在非洲但又和這個世界沒有脫軌的樣子」的回應,呵呵,我好喜歡這些網友的反應,覺得他們應該要在台灣合開一個政論性節目才對。

很久以前,我很在意反面的回應,覺得那些回應像蜘蛛絲一樣,沒有害處但卻很招搖;「刪掉它」通常是我面對蜘蛛絲的直覺反應,但蜘蛛絲被我刪了總是會再生出,久而久之,經過一番洗禮過後,我也懶得再一一去回應或理直氣壯地面對那些蜘蛛絲了,我也早就放棄了事情一定要講清楚或吵架一定要吵贏的習慣;有段時間,我很排斥寫我自己的生活、寫朋友、寫家人,我讓自己的存在感變得很薄弱,在這個blog裡。

慢慢地,我發現我有了一些轉變,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在意別人的看法,我也不再急著證明自己。不過就是一個blog啊,沒興趣就沒興趣、太嚴肅就太嚴肅、錯就錯、不爽就不爽,有蜘蛛絲我就刪掉,因為這是我的blog,這個blog是我處理孤獨的地方,這裡不是蘋果日報不是媒體,我沒有必要迎合大眾口味,覺得有什麼不妥、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但檸檬不要吃太多以免吐出一堆酸話,如果可以,最好留下姓名與mail,讓我知道你是誰,雖然我沒有意思要製造沉默螺旋。

這裡是我的blog,我想寫我家的事你家的事,我想寫總統府才管得到的事,我想寫時尚雜誌沒興趣的事,我想寫晚間新聞主播不想或不會播的事,我想寫到全世界、寫到北極、寫到外太空,甚至是寫到你家的廁所,我想寫什麼我就寫,寫對寫錯都是我的事,這不是研討會論文需要被公評,這裡的等級大概只像是一本總是會有點錯誤的碩士論文,沒有什麼參考價值的,放輕鬆一點嘛!

當然,我要謝謝那些經過這裡的、久留這裡的、潛水在這裡的、曾經浮出過水面的、給過我鼓勵的、給過我一些值得參考的建議的朋友們,如果哪天你們都走光了,我……也只能繼續在這裡,因為這裡就是我處理孤獨的地方,是我的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