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44286.jpg  
中國從在國際上的政治與經濟地位崛起後,近年在全球各地陸續簽訂原油供應與相關原油探勘、開採合約,此舉引起部分西方國家的不滿,歐洲國家更以「新殖民主義」來批評中國對非洲的能源外交政策,中國究竟在非洲這塊大陸上花了多少功夫?除了2005年在肯亞設立非洲大陸第一個孔子學院而可見中國於非洲外交政策所隱含的軟權力外,從天安門事件後中國對待非洲即呈現大幅度的轉變,由於美國與歐盟在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的封鎖,中國即把非洲國家視為可突破封鎖的關鍵,並從此重新思考了非洲國家對其本身的重要性,此後意識形態不再是中國對非洲的主要依據,經濟與能源發展的重要性日漸提升,並將與非洲國家的關係與國際關係民主化的論述掛勾,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從上到下的重要官員每年皆會出訪非洲,並佈局國營石油事業於當地的鑽採工作,重新界定了經濟援助型態以結合產官資金,在進行經濟援助的同時滿足中國國內企業尋求海外市場的需求,而在2000年後,中國展現了強勢的外交手腕以及高度隨著經濟發展與涉外事務的自信心,藉中非合作論壇作為雙方對話的框架場域,以此為平台釋放類似免除非洲國家的債務之類的經濟援助等利多,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以種種方式滿足政治利益。

中國從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進口國之一,有趣的是從1989年開始,能源工業首度成為中國對非洲的援助項目,中國在此項目中援助了坦尚尼亞與幾內亞等國,而隨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即承接蘇丹的油田開發,顯示了中國在非洲政策的利益開始受其國內需求影響,而中國企業對非洲的投資也以能源為主要考量,包括「中海油」、「中石油」與「中石化」三家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的投資皆以原油的探勘、開採權為主,2000年後,尋求獨立、穩定的能源輸入管道已成為中國非洲政策的考量重心,剛好避開了美國對中東的癖好,或大多數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依賴。

中國在非洲的石油投資行動,不僅讓石油成為鑽石之後第二個非洲最值錢的外銷產品外,更無形提升了自己在非洲的形象。Gallup Corp.曾在2006年以抽樣調查與電話訪問的方式,對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喀麥隆、衣索比亞、迦納、肯亞、馬達加斯加、馬利、莫三比克、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共和國、南非、坦尚尼亞、烏干達、尚比亞與辛巴威等19個非洲國家進行民意調查,共有19,002份有效樣本,目的在於檢測非洲國家人民較傾向美國或中國成為國際社會的領導者;Gallup的研究結果顯示其中約有59%認可美國、17%否定美國,24%未能下決定,而支持中國的約有51%、15%反對與34%的無法決定。這個研究顯示了目前非洲民眾對中國的觀感較偏向正面,對照中國歷年非洲政策與在2000年之後藉中非合作論壇釋放的利多來看,就像恩客贖了妳的身,妳能不對恩客抱有感激之情嗎?(不過恩客也只是看上了妳的身體而已啊)

諷刺的是,中國在非洲如此用心到底還是只看在能源份上,對開發與協助人民發展根本並無實質幫助;以能源開發技術來看,中國對承包國家的能源設施基礎建設缺乏興趣,可知其對非洲的能源外交僅止於金錢交易,完全沒有任何技術轉移的成份在內,而中國與非洲貿易的額度雖增長,但起因也只是非洲出口到中國的原油數量激增,由此可知貿易額度的增長只是單方面的獲利,並無助非洲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非洲地區長年的種族衝突與族裔清洗,政治環境也不斷過渡動盪,我們不但看不到中國在非洲區域政治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只知道中國長期忽視非洲人權問題,在聯合國第三委員會(人道主義與文化委員會)的相關表決中均為消極態度,且屢屢幫蘇丹投下了反對票,這些在國際政治上的作為顯示中國的非洲政策僅以經濟利益為主,並未考量到自身能夠主辦奧運的國家氣度與格局對非洲的影響力。(由此證實了恩客真的只是看上了妳的身體)

講了這麼多好像沒有提到台灣,其實在中非論壇中即可看出中國只同意免除「部分」非洲國家,而這些被排除在外的國家當然就是和台灣有邦交關係的,而2006年第三屆中非合作論壇中,中國更直接了當就擺明只限定免除國家需與其有外交關係,由此可見為什麼台灣在非洲僅剩下四個邦交國(截至2008年1月)。

馬拉威在2008年1月宣布與中國建交,不僅有其背後複雜的兩國政治經濟背景,更包含了中國對馬拉威豐富礦產的誘因,但從經濟援助與國際政治與人權問題的先例看來,「只贖妳身但管妳去死」的態度,中國在非洲不外乎就是個「射後不理」的嫖客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