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1  

搭飛機時都會翻翻航空公司的雜誌,裡頭介紹台北的特色不外乎就是一些城市的景觀,邊看邊納悶:「誰會因為這樣而特地到台北?」購物中心沒有其他城市豐富、高樓夜景沒有別的地方高聳,台北究竟有什麼特色好介紹給外國人?

記得有一次,合作夥伴遠從美國西岸飛到台北開會,會後我極力推薦他搭上計程車到大稻埕去,去看看建築、去喝喝茶,或是只是去走走,都好,「那裡是台北和其他城市最不一樣的地方。」我這樣和他介紹。就如到了香港,總想離開中環到大坑或上環去,或到了新加坡,想到牛車水去一樣;大稻埕之於台北,就是一個只有在這裡,才會感覺「這是在台北」的地方。

週休沒有計畫時,我也習慣騎著腳踏車,沿著市民大道、彎進延平北路,往大稻埕去;可能是去慈聖宮喝一碗原汁排骨湯、或是去永樂市場吃旗魚米粉湯,又或只是去喝一杯青草茶,閒晃在街區中。

偶爾會帶外甥來大稻埕,驗收鄉土教育應該是走出教室,他會自己說學校有教這裡以前是曬榖場,經過南京西路我考他:「學校有教二二八嗎?講故事給我聽。」然後再來吃冰,老闆娘會問:「你聽無台語謀?」

大稻埕的嗅覺是迎面衝過來的熟透芒果香和各式乾貨的、觸覺是磚牆和木頭的、聽覺是台語或是身邊各式各樣語言的、味覺是旗魚米粉米苔目「草啊茶」的、視覺是老建築上百家爭鳴的家徽窗花和頂樓花紋的。

閒晃在大稻埕的樂趣在,發現生活仍在其中;不同台灣其他老街區,大稻埕即使翻新修復了建築,世居於此的居民仍在此,乾貨、農具、碾米等日常生活的店依然存在,而不致被咖啡廳侵入佔據;隨興散步在裡頭,深呼吸可能都會聞到茶葉味,原來蔣渭水的基地現在是茶葉倉庫。

在城隍廟祭典期間來到大稻埕更是驚奇滿街,『泉州來的城隍爺對我們來說就像市長,最近他生日,我們很忙,忙著幫他辦生日趴。』乾貨店的老闆娘會這樣說;看著街頭遶境的活動,再對照郭雪湖的畫作,百年以來的大稻埕似乎一直都沒變過。

臥虎藏龍的街區,不僅保留了建築和各式生活老店,更存在各種職人,藏身於巷弄間,默默地為專業而活,例如難得一見的旗袍師傅,「聶隱娘戲服都我做的。」即使已有這樣國際級的手藝和名聲,依然曖曖內含光地,守在狹窄的巷弄間;在這注重爆點和找梗的社會,我們還找得到這種真材實料又不會只想賣自己名聲的真正大師級人物嗎?

這陣子,隨著改造街區的行動,大稻埕陸續迎接了更多元的面貌,原有的特殊商業地景外,融合了新型態的文化創意,展覽空間、新概念的茶店、設計商家等等,甚至興起各式有趣的導覽活動。特別的是,公平交易商品店亦進駐其中,在裡頭繞一圈,遠至非洲、東南亞的生活用品聚在一起;印象最深刻是,這裡常有外籍遊客出沒,或是一家人帶著外傭出沒,店員拿了印尼製的樂器給這家人玩,看著爸爸和小孩、甚至外傭也輪流把玩,小孩問起外傭:「妳們那邊的家裡也有這個嗎?」對照店裡其他的外籍遊客,再聽著耳邊響起的樂器聲,眼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商品,讓人覺得大稻埕這百年以來一直是台灣與世界接軌的地方,不只是物品的交流,更是台灣人和世界產生交流的地方。

我始終相信新靈感總是來自於老事物、老故事,到大稻埕刺激想法是我的方法之一;兩百年、兩百多間店的大稻埕,這裡多樣化的台北樂趣,大勝一整座全球化複製出來的信義區。

IMG_5353 IMG_5435 IMG_5464 IMG_6518 IMG_6522 IMG_6524 IMG_6530 IMG_6532 IMG_6632 IMG_6634 IMG_6636 IMG_6854 IMG_6901 IMG_7312 IMG_7432 IMG_7442 IMG_74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