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1  

以為已經把台東跑遍,就在被導航錯誤導到深山無路可進退的絕境,才知道原來自己被城市養成了侷限。出門要先做功課,所以侷限了驚喜;出發先用導航或手機地圖,所以侷限了真實的互動;習慣要有品牌的消費,所以侷限了對在地的好奇。

趁著回台東,走進了海岸山脈旁、197線道上的小村落-電光;為了來到這個不在任何旅遊推薦或部落客遊記裡的地方,導航自然出錯了,然而也因為過於依賴的系統失靈,給了我下車問路、和當地人說上幾句話的機會。

電光,有著非常視覺系名字的村落,是阿美族的世居地;一下車,部落耆老就點燃傳統竹砲歡迎,甚至邀請大家一同體驗,玩炮玩到一半,聽到山谷間傳來回音,原來對面的派出所也興起點炮,呈現一種警民同樂的畫面。

現代人到了偏鄉,其實從第一時間就會開始體會到自己來自地方的不足。我們總以為城市的資源豐富、以為城市的創意無邊際、以為城市的什麼都很可靠,直到來到偏鄉,第一時間感受大竹砲的歡迎,就贏過了那些在會議上討論過多的五感體感互動或是專有名詞過度氾濫使用的場合;人,要的不過就是,簡單的,有趣的,真實誠懇的。

電光和其他偏遠農村的社區發展一樣,有著自己的故事和優勢;小時候我們僅知道電光高麗菜,然而現在已經發展多元化。春天產梅時節來到電光,可以實際動手參與釀梅酒的過程,從挑、洗、擦,再到將一顆顆梅酒放進蒸餾酒中,噗通、噗通、噗通的聲音,好像是一種食物在和我對話的聲音;當地的居民和我說,「作梅酒的時候,要想一些快樂開心的事,這樣釀出來的酒才會好喝!回去不能急著喝,要放上一年,每天要搖他,和他說話。」好的食物要給它們時間,噗通、噗通、噗通,轉上封條、蓋上一年後的日期,不知道我這一瓶梅酒是否有聽到我想講的故事?只得等上一年,再用喝的方式來解答。

帶上梅酒、咖啡豆、一包米離開,美好的農村體驗,不再是短暫停留、拍照,而是參與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交談、動手做、瞭解,不用任何多餘的輔助,就可以觸動人心,這是我喜歡的旅行方式,也是我認為人和人、品牌和人應該要有的交流方式。

1 2 3 4 5 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