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處理真正不健康的東西,人必須盡量健康才行,這是我的基本方針。也就是說不健全的靈魂,也需要健全的肉體。』-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想說的是…》
因為看了Matt Cutts在TED的「Try Something New for 30 days」,加上大學學妹的激勵,我決定開始一項專案是關於我自己的,持續地跑步,然後去參加路跑活動。
---
步驟一:給自己一個購物的理由,進入百貨公司週年慶,踏上跑道前先給自己一個抒發,目標是買一雙新鞋。『這雙和這雙有什麼不同?』我問。『你手上這雙適合在戶外跑,濕啊滑啊都比較沒問題。』店員這樣回答。
買了,迫不及待想跑。
步驟二:準時下班,換上衣服和新鞋,走到家裡附近的大學操場,開始跑。
跑了第一圈,感覺還好。
跑了第二圈,有點累了。
跑了第三圈,想停了。
體力有夠差,停了,但要繼續跑下去。
步驟三:看到路邊的看板寫著:『朝著夢想跑,歲月就追不上我。』終於撐到5K,很奇妙的感覺,全身很累、攤在跑道上,覺得很爽。
步驟四:在往更遠的距離突破時,剛好工作進入年底忙碌期;在辦公室越不痛快,就越想要在跑道上發洩,第一次超越5K時,我突然覺得:至少我是健康的。
步驟五:生身不息,可以跑到8K了。
步驟六:心理學有個神迷理論,指當人們的能力經過努力而能克服挑戰時,會產生一種歡愉的感覺,讓人想面對更難的挑戰而欲罷不能;9K達成,眼淚好像隨著汗一起流了下來。
步驟七:每天晚上都想要跑步,即使加班到很晚,也要用運動,再晚一點回家。
步驟八:懂得邊跑邊調整呼吸,跟著操場上天文社觀星的同學,仰頭看星星。
步驟九:星期五晚上拒絕了所有的約會,只想早一點回家跑步;滿身大汗、走回家的路上,看到喝醉酒的女生、把包包丟在地上、不顧裙子、坐在馬路上大哭,我想起林依晨在金鐘獎領獎時所高喊的:「即使面對初老的年紀,我們的心永遠不老」,多希望這個為了什麼而醉的女生能站起來、跑起來!
步驟十:開始出現一堆理由和自己給自己的藉口。
今天有點在滴雨,先不跑。
明天要早起上班,先睡覺比較實在。
還有東西還沒弄完,心情很卡。
跑得好膩喔,想換地方,但要去哪。
忘了洗之前穿的運動服,沒衣服穿了。
一堆理由要自己克服,沒有人監督我,只有我自己知道的時程表,自己要去克服和訓練自己。
---
終於,我習慣跑起來的感覺,只要記住兩件事:呼吸不要斷、腳步不要停,就可以持續突破自己。一開始,跑步的過程因為很痛苦,所以必須只專注在呼吸而可以達到忘記工作的效果,跑到呼吸順暢後,突然了解這些過程,尤其是找藉口給自己不去跑的過程,就像平常工作一樣,「堅持到底的理由很少,放棄的理由太多」,而那個可能是唯一的「我要做的理由」,只有我自己能給我自己。
幾乎所有的時間,我都是在晚上,一個人跑著。後來,慢慢也體會出為什麼我需要繼續跑,就像要繼續做廣告一樣的道理。工作的時候,我習慣先想到結果,原因其實很簡單,想逃避過程的痛苦;我的工作的結果總是華麗酷炫的,但過程總是煩躁、憂愁、充滿細節、矛盾的,可以很確定的是,過程一定沒有從頭到尾都充滿樂趣,越想快一點到達結果,就越沒勁。
就像跑步,跑在那覺得自己快不行的那一圈;工作過程中的那些冗長而無趣的漫漫長路,就像跑步。
一直跑,離開操場、跑在河濱、跑過一座又一座橋、跑得比上一次久就等於跑過了自己,是意志的磨練,會更相信自己,更希望自己再去挑戰自己;每次跑完目標時,氣喘如牛、汗飆得和下雨一樣,雙腿幾乎無感,但那種完成目標,甚至越跑越遠的滿足感,比拿到一個廣告獎還要充實,因為身體很直接的反應,告訴我自己:我做到了,很快樂!
---
30天過去了,在風大雨大的清晨,參加了我人生第一場路跑。雨下得超大的時候,藉口又來了,「要跑嗎?雨大成這樣。」管他的,都來了。
我想到張鈞甯在廣告中說的:「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想好了,希望後來呈現的是什麼,想要看到什麼,過程多累多辛苦都可以,因為知道到底要什麼。」跑在雨中,我覺得我可以;跑在積水上、跑在逆風中,我一直想到這句話,抬頭看著兩邊的風車,我覺得我一定可以。
跑在最後10%的路程上,最痛苦,我突然想到工作,想到那些髒東西和不開心;跑步就像工作,怎麼樣在最難的時候,控制呼吸和情緒,繼續下去,沒有人和競爭,我就是只有我自己。
終於,跑完了,10K,我從一個不喜歡運動男生,變成了持續運動的男生。
還沒結案,會繼續跑下去嗎?至少我很喜歡心裡那個會說:『我一定要跑下去。』的那個自己。
2012.12.02,2012 Nike We Run Taichung,台中高美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