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43542477.jpg  

過去一年,因出差的關係,常片段性地停留在台南,每趟待著的時間都不長,但往返的頻率多了幾次後,就自然脫離了主要景點、大馬路,開始走進巷弄、講著不夠熟練的台語,和當地人、和真正的台南互動。

用Google打:『台南 老』,總是馬上出現很多關聯建議;台南果然是老城市,但有著新創意。觀光客喜歡尋找那些老東西老建築被重新(強迫)賦予的新樣子,去了幾次之後,我則特別喜歡一些因為人、飲食、建築和長久以來的日常生活習慣而交錯呈現出來的台南生活,像是中午的武廟旁,總坐著一堆人在大紅色的高牆下吃平價日本料理,觀光客們急著去排隊買冬瓜茶時,卻忘了繞到廟旁的窄巷裡,幾間擇日館就在裡頭,曾經聽著國外背包客看著旅遊書上的解釋,一邊念著:「to choose one perfect day to do the important thing….」,我一邊偷聽著、一邊點頭一邊走過。

只要熟了源著園環放射出來的台南馬路後,就會喜歡慢慢走在台南,每一步、每一個轉角、每一個圓環都會有一點點小驚奇的感覺。走過騎樓,可能剛好經過合成帆布行,停下來看著阿嬤用手、慢慢拼成的書包;走過雙全昌鞋行,很想把布鞋收起來,換一雙彩色夾腳拖;走過堆滿牆的書店,才親眼感覺汗牛充棟的意思。

累了,就再撐到下一個轉角,江水號正冒著煙等著,或是走進奉茶,用蓋碗、慢慢地、一杯一杯體驗奉茶給自己感覺。再繞過偉士牌停著的斑駁牆邊,抬頭看著全美戲院外的傳統手繪電影宣傳版,以前台灣的生活原來是這樣子啊,走了才會知道。

印象最深刻的兩次「經過」,其一為深入到陌生的巷子後,發現老里長經營的榮昌打棉廠,看著老闆專注與忙碌地處理桌上的棉花,可以打成厚的棉被,也可以是薄的,就這樣壓著打著、棉絮一邊飛著,一件件棉被原來是這樣子產生的,有好多好夢肯定也會從中睡出來的。另一經過則是更細膩的體驗,在擺著一桶桶陳年茶罐、一百五十年歷史的振發茶行裡,老師傅因為年紀大了,眼睛和手感已經難再應付堅持手包的作業,還好年輕一代能傳承如百年前的傳統,先用方形毛邊紙兩張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後再包成長方形之四方包,最後再用和茶行一樣歷史悠久的印章,蓋上茶名以及茶行章,是福建安溪的傳統包茶技術,不知為什麼,看著手摺著紙、裝著茶、再蓋上印,這過程、靜下來親眼感受的話,非常感動。

太感動的時候,就趕快到泰成水果店,在正興街上的一間顏色鮮艷的水果店,我都坐在路邊的位置,不知道要吃什麼就請老闆準備拼盤,冬天一定要草莓、夏天會有芒果,坐在馬路邊吃,我特別喜歡台南不管多晚都有水果吃的夜生活。想吃宵夜的時候,就散步到台灣文學館附近,低坐下來吃擔仔麵;吹著台南的涼風,和老闆同一個高度的位置,放著一片小蝦的擔仔麵上來,從筷子桶把黑色的筷子拿出來時,筷子和筷子間碰撞所發出的清脆響聲,突然有種「細膩又緩慢」的幸福感;店裡,最後剩我一人,老闆持續坐在麵攤前熟練的操作滷汁,幾個看似大學生的男工讀生正在清理店舖,老闆對這幾個工讀生說著自己為什麼要接手這間店,甚至說:『我現在每天就都只面對你們這幾個人,其實感覺也夠了。』工讀生各忙各的,感覺老闆在他們眼裡是個喜歡碎碎念的老頭,但也許再過幾年,當這些工讀生畢業了,離開台南了,總有一天,他們會以曾在台南的擔仔麵店打工過為榮,而這段回憶又是充滿美好又非常香膩的;也許有一天,會有這樣一個畫面,一對夫妻抱著一個小朋友,走進擔仔麵店,爸爸說:『以前爸爸大學的時候在這間店打工過喔!』

台南是這樣,走過那些在巷弄裡的生活,再走出來時,才會覺得,啊,生活原來是這樣子的。

1743542460.jpg 1743542461.jpg 1743542462.jpg 1743542463.jpg 1743542464.jpg 1743542465.jpg 1743542467.jpg 1743542468.jpg 1743542469.jpg 1743542470.jpg 1743542471.jpg 1743542472.jpg  

o1743542466.jpg o1743542473.jpg o1743542474.jpg o1743542475.jpg o174354247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kensei 的頭像
    vincentkensei

    她說寫作是一種治療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