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56993.jpg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各個新興非洲國家之於國際關係,是「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要力量,一直到今天,非洲國家的地位和作用不斷上升,不只在政治,更在世界經濟上發揮影響,而這些具有極為豐富礦產與農業資源的非洲國家,更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港口、運河與海峽,極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因此,中國的外交政策中,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始終是主力之一,然而非洲國家的政治體制、經濟發展程度、意識形態與民族風俗等,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在國際社會因素的考量下,自中國崛起後,中國如何持續與非洲國家維持良好的外交關係,不僅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點,更是國際關係的新議題。

中國與非洲國家雖彼此存在著制度的差異,但中國與這些國家皆擁有相似的經歷,「表面上」負擔著共同的使命;長期以來,中國與非洲國家本著「平等互利、注重實效、長期合作、共同開發」的原則,在眾多領域進行了極具成效的合作,而中國亦認為非洲國家等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是其維護政治自主、抗拒外部強權壓力的有力盟友,如果沒有第三世界國家在政治上的支援,中國在國際關係上將孤掌難鳴。非洲在綜合實力與戰略地位上處於薄弱地位,但在國際事務上,非洲大陸一共有53個國家,在聯合國佔有四分之一的席次,在外交與政治上,非洲自然成為國際上不可忽視的新興勢力。由於中國之於非洲並沒有歐洲之於非洲根深蒂固的殖民關係存在,中國也沒有像當年美國一樣,拉攏非洲國家是因為冷戰的策略,因此,中國與非洲的關係在「交往歷史上」顯得較為單純,而非洲更始終認為中國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種種因素使得中國在聯合國中可輕易獲得大多數非洲國家的支持,更可聯合非洲國家的力量達成外交目的,例如阻擾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近年來,中國高層頻繁出訪非洲,光從2006年到2007年6月,短短一年半中國領導階層幾乎踏遍非洲大部分的國家,由此即可明顯感受到非洲在中國外交政策上的重要性;因中國與非洲在過去同為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且雙方沒有殖民的歷史包袱,亦沒有利益糾葛與衝突,更沒有地緣的戒備與防範,於是具有發展關係的最好條件,而在此高度密集的高層訪問行程似乎也顯示,非洲幾乎已成為北京實現大國外交過程中的一個新佈局。

過去五年,中國已成為非洲的新要角,但非洲國家對中國的觀感卻逐漸產生質變,有些許聲音開始認為中國是否已成為另一種殖民主義者,此質疑的出現顯示了中國對非洲外交政策的侷限性,亦即中國只專注與此一地區的貿易、援助與外交,卻不願意介入其他國家內政,但隨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強權,其再也無法迴避在國際政治與關係上應扮演的角色。

隨著經濟快速成長,中國越來越有自信,並選定非洲作為展現涉外事務的區域;過去中國在非洲幾乎是一面倒的成功,也贏得全面的美好形象,但近年非洲民意卻逐漸產生變化,許多非洲國家開始了解,過去西方國家設定的標準可以使援助挹注在社會福利上,但許多中國的援助計畫卻破壞了當地的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分非洲國家領導人更開始質疑中國是否是一個新的重商主義者,而其正不斷侵奪非洲的資源,而對提升非洲國家的技術水平毫無貢獻,其中又以蘇丹達佛的問題開始引發一連串的質疑,此問題不僅西方國家關切,一些區域型聯盟的非洲國家領袖也開始感到憂慮,但中國卻始終扮演旁觀者,也因為中國在處理蘇丹達佛問題上的「干我屁事」態度,導致2008北京奧運出現了許多噪音。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即將揭幕,不只是全世界的領袖、廣告主、媒體、選手與觀光客都將集中在北京,我相信各種主題的維權運動者也正在往北京的路上;不知道為什麼,我好期待北京奧運時有超出中南海當局預期的聲音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