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44457.jpg    
我們腦中的非洲印象是什麼?是飢餓、戰爭、乾旱?還是缺乏文明、貧富落差極大?以上皆對,但有點偏頗;在台灣,我們認識非洲的管道絕大部分皆來自媒體(國際新聞、電影、知識型電視頻道與雜誌等),而媒體所呈現的非洲不外乎集中於「負面」或「未開化」的形象,於是我們對非洲的認知總停留在「黑暗」、「被上帝遺忘的大陸」等等片面的形容,除非當我們有機會親自踏上非洲的土地,或是走進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的非洲館後,才會知道,噢!原來非洲也是有藝術的欸。

在世界地理課本上,非洲的範圍是指被包圍在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之間的大陸,整個地理區域還包含了大陸東方的馬達加斯加島;大英百科全書對非洲藝術的定義為「原始非洲(特別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色非洲)的文學、表演和視覺藝術;眾所熟悉的素材-雕刻、繪畫、紡織、服裝、首飾、建築、音樂、舞蹈、戲劇及詩歌皆包括在內」。在藝術史的領域上,將非洲藝術的研究區域定義為「撒哈拉沙漠以南,從西蘇丹、幾內亞海岸東到熱帶非洲,即赤道中非和剛果一帶的黑人藝術」;這個區域包含了現在的塞內加爾、比索、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馬利、布吉納法索、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喀麥隆、加彭、剛果、中非共和國、蘇丹和查德等國,而此區域並不包括埃及、撒哈拉以北環地中海區(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以西的茅利塔尼亞與南非。

Ekpo Eyo認為地理上的區域劃分和藝術區域不一致的現象,是出於歐洲與非洲接觸的歷史因素,其認為以歐洲的觀點來看,撒哈拉沙漠以北臨地中海地區因曾被希臘、羅馬和阿拉伯人統治過,屬於被文明洗禮過的區域,埃及則自古以來即為人類文化重鎭而自成一個獨特的體系,而南非也因早期即由白人統治,部份學者也會將之分割,Elizabeth Court則認為此區分很可能是受一本1920年代出版的《Country of Negro Art》所影響。

此定義非洲藝術範圍的方式,在黑人意識抬頭的趨勢下,引起研究非洲學者的討論;John Picton認為非洲是一個包含了極大區塊的大陸,而每個區塊都有自己的文化與特徵,其因而認為無法「單一地」劃分非洲藝術的區域;Ruth Phillips則認為以歐洲觀點來區分非洲藝術的範圍是一種「基於進化論和原始主義的觀點」和「虛偽的人類學家的分類方式」,由此可知,非洲藝術的範圍定義與重新定義為藝術史界仍待討論與定義的議題,所以目前在討論非洲藝術的範圍時,一般認定上仍多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為主。

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非洲大陸與歐洲僅一海之隔,自從亞歷山大建立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開始,歐非兩地即開始有了接觸。到了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歐非兩地有了商業的往來,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歐洲對非洲的研究,不論是在民族誌方面的採集或是藝術方面的研究,都有十分深厚的成果,這些成果就是協助我們排除媒體所給予我們的刻板印象,以重新建構對非洲大陸、非洲物件以及整體文化脈絡、知識及價值觀的來源與基礎。

如果要深入地、清楚地認識非洲藝術,必須從多方面的知識以集結融會,不只是藝術史,還需要融入歷史、地理、人類學的角度,才能真正搞懂非洲藝術表面背後的複雜意義。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kensei 的頭像
vincentkensei

她說寫作是一種治療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