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44335.jpg  
在台灣,我不怎麼吃湯圓,因為我總覺得湯圓皮難下嚥也難消化,出國後,每當遇到台灣傳統節日就沒來由地非常想念應景食物,雖然不喜歡吃湯圓,但在正月元宵節還是想起了在寒冷的冬夜裡吃碗湯圓的畫面,不過在國外,尤其是非洲,湯圓就像南宋著名詞人-姜白石所寫的:『貴家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那樣,湯圓在這裡是「珍品」,因為根本就沒有啊,於是「逢年過節料理班」為因應元宵節又再度開課了。

明朝的劉若愚在《酌中志》裡記載了湯圓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麵,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沒錯,就是要用糯米,而且是糯米粉,但非洲當地居民不吃糯米,所以市面上幾乎不曾販售糯米,台灣駐史瓦濟蘭技術團雖有種植糯米,但要如何將糯米磨成粉漿呢?平時拿來磨豆漿的機器就派上用場了,在經過機器的炸漿,以及人工的過濾與擰乾後,非洲竟然也出現了糯米粉,而且還是手工的,果真是「珍品」。

1139844326.jpg 1139844327.jpg 1139844328.jpg  

再來就是「餡料」的部分了,非洲居民當然不喝紅豆湯、綠豆湯之類的湯品,而非洲的麵包或甜點除了厚厚的鮮奶油,就還是厚厚的鮮奶油,極少出現過「豆沙」的蹤影,於是就連「豆沙」也要自製了,而在沒有任何機器的輔助下,就只能從煮鍋紅豆湯開始,之後再以手工的方式捏碎,並加上果汁機的幫助,最後萃取出綿密的豆沙,但豆沙要好吃還要加點油和糖,並用小火炒乾,在火中烤乾中的豆沙,散發出甜甜的香氣,非常令人感動的豆沙就完成了。

1139844329.jpg     

接著就要開始利用擰乾的糯米塊開始搓湯圓了,但在開始前還得必須將分散的糯米塊集合起來,且賦予黏性與彈性,這時必須先取幾塊糯米糰過熱煮透,再丟進糯米糰裡當作介質,最後麻煩請發揮想家的力量開始揉米糰,過幾分鐘後就會發現糯米糰竟然有了黏性,而因為非洲的人工色素實在難以取得,所以只好用紅色汽水粉末來取代,在經過一番揉功後,紅、白色的黏糯米糰就可以開始「搓」了。

1139844332.jpg 1139844336.jpg  

1139844331.jpg

最後就是將湯圓下鍋了,在《歲時雜記》裡記載:『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這次搓的湯圓分為甜的以及鹹的,而甜的又分無餡與有餡的,除了佐以紅豆、綠豆湯外,也可直接「套冰糖水」(台語)來吃;因為元宵節在非洲正值夏天,所以不管甜的、鹹的,吃起來都有點不大對勁,感覺像是在夏至裡吃湯圓一樣,但自己動手磨糯米漿、揉米糰,再到搓湯圓,完全體會到了清朝人符曾在《上元竹枝詞》中所形容的元宵製作畫面:『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1139844334.jpg  

冬天的食物在夏天裡品嘗,吃起來只能說非常跳tone,但知道我的小外甥在台灣幼稚園裡也搓湯圓了,看到公廣集團的宏觀電視密集地播放台東炮炸寒單爺的畫面,不免有點想念一些人事物,於是回不了家,那就進廚房吧;「逢年過節料理班」,我們下次見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