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1.jpg

大學畢業的第十一年,和大學同學在同一個辦公室上班、在同一場會議提案,和另一個大學同學在英文課上碰上,還得用英文聊起大學回憶;好像是,三十幾歲的現在,又開始過起二十幾歲的生活。

在畢業第十一年的台北街頭,我遇上了從上海回台灣休假的女生同學,變得像是從電影裡走出來的形象。「我是到了上海才知道生活,但上海只有工作,努力要離開上海生活。」踩著高跟鞋、頭髮和妝都完整的她說;「最近來了很多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人,一直很競爭,有點累」我想到電影裡頭那個北漂的楊千嬅在我眼前,我想這個西漂的台灣女生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不是只有漂亮而已。

十一年了,還是可以維持和大學學妹約上固定一季一次的聊天,每次都可以專注聊三小時。邊和學妹聊著,邊隨手翻了一本英國咖啡雜誌,介紹瑞典的Fika文化,'Fika culture is what you miss most when you move away, it gives us time to relax, socialise and focus on what's important.' 和學妹這樣的quarterly meeting,我想定義成Fika meeting

二十幾歲時,學妹總是更新著她的戀愛近況,三十幾歲後,更新著工作煩悶;一季的時間看似很短,卻又可以發生很多事,也可以有很多頓悟、計劃和改變;上一季,我們都各自做了改變,訂了下一次的目標,下一季就可以再來review

「你應該要來啊」「好啊,哪天上海見。」我腦中想著和同學在街頭的對話,這些日子以來,我們應該是一直有在前進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