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1.jpg 

很久以前幫台北101作了一個針對外國旅客的campaign,住台北住那麼久、竟然那時才認識曾獲UNESCO認証的保安宮。每年農曆三月,這裡會有保安文化祭,壓軸是台灣廟會活動少見的「放火獅」。 雖然在松山機場的航道上,基於對在地文化的尊重,塔台通知現場司儀將暫停起降15分鐘後,峰火欲來,炮聲震天、火獅燒盡,然後升天。

台北西區很有台灣中南部的味道,如果說東區、信義區的樣子像那些國際大城都差不多的商業區,西區就是最真實、最老台北的樣子。

我常到西區找吃的、找喝的、找特別的,總的來說,不外乎就是找人味。有時只是經過、抬頭看看建築,或是特別在節慶的時候往西邊走,會發現一些神奇的時刻,例如農曆七月,廟方人員會和大家說:「今天台北的好兄弟都會來我們艋舺。」這種奇妙的對話,在東區是完全沒感覺的,而這就是台北西區的趣味。

西區特別的地方不只百年來就存在的痕跡,更在於人,當中包括世居於此,以及被環境文化吸引而後來的新創家,或是觀光客,更特別的就在外來的臉孔,對比百年前熱鬧的大稻埕,這裡似乎一直都還是台北最國際化的街區。

沒有計劃的週末,我會走一趟大稻埕,從頭走到尾,不論是從南或是從北開始走,這裡開始延伸出一些有趣的創意,例如日本人的創意小店,集合了日本人對台灣的印象,平常被批判太多的我們,總是需要一點外來觀點,提醒自己還有哪裡好;日本人在大稻埕的創意生活小店擺滿了日本人看台灣的觀點,充滿意想不到的正面,例如大同電鍋;後來我發現,在機場出境時常看到有人提著「大同電鍋」,如果看到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在心裡默默又大聲地為他們加油,因為他們一定是準備到地球的某個地方闖天涯,而大同電鍋就是臺灣人的精神,耐用、耐操、多工、實在、快速、效率、樸實。

偶爾會特地到西區找點中南部的味道,尤其是吃的,往北走一點到保安宮,楊儒門每週六都會在附近煮豆漿,台南四號和高雄選十號的豆子、窯燒炭煮2.5個小時的豆漿,喝起來有種革命味;華西街尾端的米糕粥是我的目的地之一,台北的米糕粥是冬天才開始賣的,肯定是賣給離家上台北的人喝的,燙了一口就知道離回家團圓過年的日子不遠了。

除了吃喝,到西區大稻埕參加workshop,成了週末的休閒活動之一;週間的workshop煩人,只有週末的workshop才能真正啟發我;從認識建築、導覽活動、茶葉枕頭、捏壽桃,這裡的workshop不用說太多話,更不用硬擠出一些反應和觀點,這裡的workshop就在專注人和時間、創作上的關係,而這種氛圍應該也只有西區的創意環境才能讓人更有感,回程再經過東區創意園區、百貨公司,會發現有種自覺浮現: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