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1  

我是一個會在家洗米煮飯的人。從小,我媽會讓我們打電話「叫米」,接著一整袋送來家裡,倒進米櫃中,沙沙沙地顆粒碰撞聲音,是種記憶。偶爾會被交代要洗幾杯的米,裡頭要加幾杯水、外鍋要加幾杯水,直到現在這些步驟與動作依然熟練,因為這不是回憶,是重要的習慣。

獨居在台北,外食雖然方便,但也曾讓我吃出一身毛病、吃出一身水腫,於是我開始煮東西,而一個人該煮什麼好?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吃飯最好,而且是吃糙米,不只飽還有健康,至於熱量這件事,根本不用擔心,因為運動是必備的另一個習慣。

透過社群網絡的找尋與口碑,吃了好幾包來自台灣各地方的好米;我直接向農夫買,甚至成為穀東,因為我相信,吃米就是對台灣農業最好的支持。即使我會不定期更換產地,但關注嚐過的產地大小事是我的社群行為之一,也因次才有機會挖掘到更多來自田邊的故事,甚至實際走訪了產地。

貢寮水梯田即為我吃過也踩過、去過的產地,吃米之外,更讓我有機會拉起褲管下到休耕的田裡;好的田其實有很多益蟲,一隻隻打招呼,是他們讓我吃的米更天然、更營養、更好吃,另外,更實際見識友善環境的傳統人牛犁田,一切回歸到最原始、最傳統。

下完田後,更可以近距離體驗當地農村的熱情,從現炸野薑花到各式媽媽料理,看著眼前熱情純樸的媽媽推薦的絲瓜水和手工皂,誰還會想要再去用化學品?貢寮水梯田的理念不只種稻也重視生物多樣性,和蟲、鳥、牛一起分享的米,他們說:『其實只要人「讓」一下,世界就會不一樣。』適用很多地方,包括職場與人生,不是嗎?

1 2 3 4 5 6 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