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44179.jpg  
去年我寫了一篇《一個人》,回過頭看這一年,人事物不斷在變,一個人的心境卻持續,且自然發展出許多自認理所當然的怪癖與習慣。

一個人生活久了,連社交生活都逐漸省略;週間盡量早回家、週末的飯局與約會則盡全力避免;有朋友會問我:「這樣一個人在家都不會寂寞噢?(有時候形容詞會換成:孤獨、無聊等)」,說真的,寂寞、孤獨或無聊這種大家普遍認為因為一個人而應該抱持的心態,我極少感覺到,尤其在我排除所有生活感陳設而呈現單調的家中,一個人竟還可如此自在,大概是只有宅男才可辦到。

宅到專業化的程度如我,逐漸會對身外人事物產生置外感;畢業論文寫得很產業、工作做得很理性、朋友交得很少、想東西繞得很邏輯、逛街逛得很有效率、玩樂搞得很冷靜、看書看得很過濾,額外的東西極難融入內心,於是在面對人時顯得難以接近或過於慢熱,總之就是變成一個難搞的宅男。

有時走在路上,會想到Jack Nicholson在《As Good as It Gets》裡頭所扮演的怪咖老頭,或是想到阿部寬在《結婚できない男》裡頭孤僻又討人厭的個性,以上兩者都是一個人久了之後而產生的種種內外在狀態,自身卻不知自我的習慣在他人看來是種怪癖;回頭想想自己,可能也越來越怪;我不煮東西只看Jamie Oliver、不再愛看厚重又沒內容的時尚雜誌、電視新聞只看方念華、喝飲料只喝純喫茶、不愛自拍、愛洗床單和枕頭套、愛吃滷味、愛逛一次購足的大賣場、持續和日本同步地看日劇、不再花太多時間在出門的衣服上、在意自己的腦子和專業是否能拿去賣、除非不得已不然盡量少說話,不知不覺我的所有習慣與怪癖,幾乎都是一個人可以辦到,或是因為一個人而養成的。

寂不寂寞、孤不孤獨、無不無聊?其實這些問題應該是要拿去問失戀的人吧,對於宅男們而言,孤獨、寂寞或無聊在靈魂當中的重量,只佔1GRAM。

因為根本就已經宅到不會再去在意那些自認有的沒的俗事;說穿好像是種宅男的自以為是噢。宅男如Jack Nicholson或阿部寬都有種自以為是的傲感,1790年的德梅斯特也如此,無聊如他竟僅以自己的房間為旅遊地點即寫出一本《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整個比吳爾芙豁達幽默許多;只穿著睡衣即成就一趟精采旅行,連艾倫狄波頓都把德梅斯特這種自閉又宅的玩法收錄在《旅行的藝術》中;我會努力向德梅斯特看齊,他根本就是宅男始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