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一個晚上,早上七點就走在羅馬街頭、決定好隔天就在River Tiber跑步的感覺實在是超寫實;我寫我途,羅馬開始。
幾乎所有的台灣部落客都說天使城門票貴又無聊,但爬上來了,才有機會看到沒有現代大樓、只有圓頂古蹟的羅馬天際線,才有機會邊望著梵蒂岡邊喝咖啡。觀看的方式,在羅馬更應該有自己的角度。
路上的觀看方式,在羅馬
隨便一個街口巷口都很好看、隨便走幾步都以為在電影場景、隨便一個教堂進去都想叫「哇!」、隨便一個問句過來都想直接回答「Si!」、隨便一個pizza都好好吃、隨便一盤麵都好想再一盤、隨便一杯啤酒都好好喝、隨便一杯咖啡都想再喝一杯、隨便一個冰淇淋都想來三球、隨便一個路人都很有型很好看,隨便一個髮型都很時尚,by the way,後面的該不會是Ryan Gosling?
有一群人在羅馬很忙,像是老師帶著一群小孩,對著展品解說和QA,或拿著作業圍繞噴泉廣場在找答案的學生,或拿著旅遊書站在每個穹頂下邊抬頭邊讀故事的旅人,又或拿著簡介蹲在推車邊像講故事一樣把眼前的故事講給小孩聽的爸媽,又或看完拉斐爾的畫就想拿著地圖一路再去找萬神殿的拉斐爾墓向他致敬,又或看了故事就想找到伽利略因為支持哥白尼日心說而被軟禁的教堂。喜歡看這群人,或是也成為被故事驅動的旅人,很忙,但很有趣。
古蹟的觀看方式,在羅馬
如果說巴黎要趁年輕去,那來羅馬就要趁膝蓋關節還有力。一定要參加private tour,才有特權深入地下層,再走到四樓,也就是從野獸、格鬥士,一路往上,元老、貴族、老師、平民,兩千年前的觀點,用走的。跟著導覽員邊走著,她一邊說著:「「當時的羅馬市民聽了很多故事,聽了從非洲、從亞洲回來的故事,而這裡是唯一讓他們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殘忍和fantastic同時存在。很多地方你必須透過我的解釋再自己去create your mind,就像當時的羅馬人在re-create任何可能;在這裡,慢慢走,沒有理由匆匆忙忙,把時間留給imagination。」
西元前的、西元的、新的、舊的、坍掉的、修過的,「在羅馬,你要帶上心靈之眼。」最好買本對照書,會有透明摺頁,翻下來就可以模擬兩千年前的眼前是什麼樣子;我在想建築師來羅馬會不會腦中常出現layout和3D魂?
羅馬的天很藍,空氣很好,白天大家坐在太陽下睡覺看書看地圖,晚上的市區是抬頭就看得到星星;街頭總是歡樂,歡樂到幾個女孩會隨機圍著街頭藝人唱歌跳舞,路人看了都發笑,是個會自己向著陽光、製造快樂的地方。
隨意的觀看方式,在羅馬
Ciao,sunshine! 羅馬冬天的太陽很溫暖,室外溫度十三度,太陽曬起來感覺有二十幾度;跑步三十分鐘、流一點點汗、和上班族擠地鐵、喝三杯咖啡、坐在梵蒂岡城牆邊啃麵包;就是這樣,隨便一個cut都可以掉進文青。即使到了遠方,腦子都還是想起遠方的未盡之事;人生如旅,多想再簡單一點啊,多想學會和麻煩過招啊,讓他們成爲不過如此的點讚之交。也許,人生從來都不如初見,一路上,反覆練習的是,明天的行程該怎麼plan。
下次想再來羅馬,剃一個羅馬男生頭,Ciao, until nex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