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43542711.jpg  

『《神隱少女》傾訴的意境,則是淒涼地映照了,在社會階級身份角色的狠狠烙印之下,現代人的無所遁逃於天地間的悲哀。』-簡白

2010跨進2011時,智慧型手機和社交網站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異常黏,JWT在Trend Report中首度提出「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除了怕跟不上現實生活中主流話題外,更怕在社交網站上被忽略,所以打卡遊記開始輪番在我們的動態上出現;然而人類始終矛盾又厭舊,過份轟炸不過兩年,在2012進入2013的Trend Report中,JWT再次端出「JOMO(Joy of Missing Out)」的生活趨勢,反映出我們在太多跟不上、趕不上、被追上的壓力下,索性兩手一攤,回到正常、甚至有點脫隊的節奏,一種「管他的,怎樣?」的態度,神隱起來。

沒有神隱的神秘空間可以玩一圈,少了暫時逃避的地方,只好自己把自己隱藏起來,擺脫現實時空。所以我們看電影,在電影院裡神隱;我們閱讀,在書本裡神隱;我們聽音樂,在耳機裡像是真空般地和眼前視野保持聽覺上的神隱;我們跑步,在跑道上神隱。待回來後,好像又有勁了,消除了原先的疲憊或不快。

這讓我聯想到了,搭南迴鐵路的經驗。

每次搭這段路回家,我一定要指定靠海,就像柯裕棻在《浮生草》裡說過:「靠窗的位置都是閱讀區。」而南迴鐵路靠窗的位子就是最光明的閱讀區,往台東要坐右邊,往高雄要坐左邊。

台東往高雄分向,車廂無所謂、莒光號慢一點也不錯、每天一大早的普通號更優,但一定要是單號座位,最好還是個位數1、5、9的,如此在過了知本後,尤其過了隴溪站到大武入山前的路段,幾乎是遊樂園裡的海洋列車一樣,進入中央山脈尾端的黑暗,就像進入深海裡。

每次離開家再返回工作崗位的時候,總是覺得越慢越好,搭南迴線的莒光號,單數靠窗的位置,坐左邊。看不到車窗反射自己煩惱的樣子,只看得到海;就像鴻鴻在電影《穿牆人》的概念,永遠知道有另一個時空,人世的不完美有點補救,可以少一些怨懟。

記得有一次,和幾個中國來的年輕自由行旅客同車,他們看著窗外的太平洋,用軟軟的音調、肯定的語氣讚歎著,這種望著自己熟悉的、聽著來自別人第一次驚喜的聲音的感覺,挺好的,是珍惜吧,就只差吹吹太平洋的風了。

車過多良車站時,因為已經是廢棄的小站,列車會快速經過,映射在車窗上的不只是遠處的海,還有眼前的紅欄杆,每次經過這段路,我總會想到《神隱少女》。千尋與無臉男,搭乘海上列車造訪錢婆婆,冷冽的車廂中,宮崎駿神來之筆,描繪幾幅容態孤寂落寞、手提公事包的上班族的黯淡身影。他們怎麼也搭乘這班奇幻火車呢?莫非他們也想要神隱到動畫裡?逃家逃班,短暫做個「放空責任」的自由人?

後來,有機會開車到了多良,這裡被網友形容為全台灣最美麗的車站,其實就在一個部落的山腳,慢慢走上去,會見到一間八八風災後、指導當地原住民重建生活的木工教室,在那裡可以一邊看木雕一邊堆積木一邊看海,再繼續往上,路邊排灣族的當地居民和小朋友會很熱情地打招呼和指引,一直到部落頂點就是天主教聖文生教堂,在教堂前、十字架前,往下望,不遠處太平洋正在緩緩移動,聽不到海浪聲,但像裙子在飄的海面。

望向遠方的海和底下的車站,那時我在想,如果有一班列車突然停在多良車站,我一定上車,因為我知道過了山洞後,一切都會好起來。

我們都想神隱,神隱讓我們變得美麗,像度假歸來一樣;到了或經過多良,又或是搭上這段海洋列車,平常神隱慣了的,別忘了浮出水面換氣,享受一下,Joy of Missing Out.

o1743542699.jpg o1743542700.jpg o1743542701.jpg o1743542702.jpg o1743542703.jpg o1743542704.jpg o1743542705.jpg o1743542706.jpg o1743542707.jpg o1743542708.jpg o1743542709.jpg o1743542710.jpg o174354273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kensei 的頭像
    vincentkensei

    她說寫作是一種治療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