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820021.jpg  
五月天的阿信認為愛情的模樣是:『我失去了自己的形狀,我看到遠方,愛情的模樣;你穿過了重重的迷惘,那愛的慌張,終於要解放。你讓我舉雙手投降,跨出了城牆,長出了翅膀。』五月天阿信所寫所唱出來的愛情模樣,是勇敢、是可以解放自我,甚至是會被降服的。學校從來都沒有教我們什麼是愛情,而我們對愛情的認知從何而來?可能是莎士比亞,可能是紅樓夢,也有可能是伍迪艾倫,或是富士電視台;宗教有聖經,考試有指定用書,愛情的領域似乎沒有參考讀本,我們憑著最原始也最單純的好奇誘引,開始了一段又一段除了求學和工作外,人生當中的第二大事業-愛情。

我們即使沒有愛情,但每天都在接觸愛情;流行音樂唱愛情、偶像劇演愛情、廣告賣愛情、電影說愛情、交友網站推銷成功愛情,我們對愛情的圖像似乎開始跟隨著文化工業而堆積,愛情如此浪漫到無公式可循的事業,到了訊息爆炸的現代,我們看到媒體塑造神話愛情、製造衝突愛情議題,愛情的原始圖像似乎漸漸被扭曲;我們可能因為時尚雜誌而定義愛,因為行銷陰謀而追求愛,而愛情仙女棒的火花漸熄時,我們頓時驚醒,究竟愛上了什麼?

2004年在日本,從小眾網路文化崛起,進而成為大眾流行文化的『電車男』,即為一段追尋與確認純愛圖像的旅程。富士電視台繼電影後,也自同名小說與真實事件連動企劃,在2005年夏季讓『電車男』這個過去極為冷門的御宅族榮登極具流行指標的偶像劇當中;電車男的純愛旅程阻力多多,但藉著網路族群從旁協助的特殊性,使他堅定的真心終究能和時間從容交手。

劉黎兒說:「純愛是儘量剝除了社會性因素而存在著的」;純愛是氛圍、信念和某個場景的記憶,純愛只屬於兩心真能溝通的剎那。電車男為了純愛而改變、而企圖讓謊言成真,為了純愛而坦承面對自己的內心邊緣、而不想再虛假包裝;電車男中的純愛讓人勇敢伸出手來、說出話來,也集結了所有的cyber力量,烘托這段原本說不出口的愛;電車男點醒了我們愛情的本質到底為何,搓破了我們一路追求愛情的眼光,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情其實早就死在全社會的慾望、貪婪與自私的背後。

日劇版的電車男不只活化了一段純愛,更將原始事件中的大功臣-網友互動,以極具趣味性的橋段穿插在情境當中;網路社群的「網路集結」與「匿名性」兩個面向的特殊性,確實在電車男的純愛追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其中我們也觀察到網路社群的發展有助於人們處理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疏離的問題,並藉此找回失落的社群的歸屬感;另一方面,在社群意識低落的社會中,藉由網路社群的發展,以增進人們對地理社群的認同,這是我們在電車男當中除了純愛之外,看到的另一個難得景象。

電車男的case,應該可讓John Naisbitt對高科技的質疑有所釋懷;電車男的case,讓我們更相信John Donne所寫下的『No man is an island』,但其原定義於現實的卻完美實現在cyber world當中。

999,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John Donne)

1000, 這個版太有魅力了,希望你們一片光明。(電車男Densha Otoko)

1001, 純愛不死,We believe it.

延伸連結:
日本偶像劇場:電車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