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78244.jpg  
JWT在2007年底公佈了一份清單,從A to Z、列出了80個2008年最令人期待、興奮、感到刺激、值得深入研究觀察、不可或缺的清單;與其說是一份清單,不如說是80個趨勢、80個逐漸形成影響且能幫助我們定義2008年的現象,『Love it or hate it,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be a common thread on our list. It drives the serendipitous randomness that throws up chance connection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and great business ideas.』JWT trendspotting總監Ann Mack這樣說。

作為此份清單的開頭的「Africa(foreign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in)」,似乎全世界都相信非洲正要、正在起飛,不只經濟,科技、通訊也被認為正要席捲整個非洲大陸。是這樣的,非洲不一定沒錢,只是有錢之後不知道如何管理,於是投資銀行視非洲為「新新興市場」,而非洲不一定買不起電腦,只是買了電腦卻不知道該如何用。我曾在史瓦濟蘭指導健康照護中心的護理人員使用電腦時,發現在這裡算是高薪階級的護士不只去過杜拜旅遊,更有能力買回一台laptop當作紀念品,但最大的問題是:她不會用,史瓦濟蘭也沒有人可以教她。

最近這兩年,不論是個人電腦出貨量或網路使用人數在非洲,皆呈爆炸性的成長,從「量」與「人數」上觀察,非洲的數位落差現象似乎與第一世界橋接起來了,但如果從「質」的部分深入,非洲橋接的部分應該只算是資本與消費的部分而已。討論非洲數位落差,應深化討論的問題,將近用(access)模式一分為三,即設備(devices)、通道(conduits)和素養(literacy),其中「素養」問題為橋接數位落差的最後一哩,其主要關切的焦點在於使用電腦並不只是用電腦,因為在資訊時代的各種素養「一如其他素養,不只是閱讀文字(word),也在閱讀世界(world),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寫(write)和重寫(rewrite)這個世界」。在橋接數位落差的「近用」上,不只應論及設備與通道,還必須著重欲具備素養時所需要的「資源」問題,而資源則可一分為四,即實體(physical)、數位(digital)、人力(human)和社會(social)資源,資源與資訊傳播科技的有效運用是相互為用的,亦即擁有資源可以幫助人們有效運用科技,而有效運用科技又反過來幫助人們擁有更多資源。

1139878242.jpg 1139878243.jpg  

在史瓦濟蘭的這些日子,僅提出以下基礎建議作為史國政府與以ICT作為援助項目的相關國際機構未來發展參考:

1.Promoting Awareness of ICTs i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2.Promoting ICTs in Education
3.Promoting Electronic Government and Governance
4.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Sector
5.Modern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e Sector
6.Promotion of IC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7.Promoting Foreign and Local Direct Investment Drive in ICTs
8.Promoting Youth and Women Participation in ICT
9.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Resources Using ICTs
10.Developing the Legal, Regulatory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最後,除了以上之外,我們應再思考:史瓦濟蘭(或全非洲)原本就需要被數位化嗎?或是從頭到尾都是第一世界的一廂情願?在橋接數位落差的同時,應考量包含語言與在地文化二個面向在內的資源,全球人口中只有6%以英語為母語,有四分之三的人完全不懂英語,語言之於多重種族與歷經殖民歷史的非洲而言更是無法被統一歸類的,但全世界大部分的網頁皆以英文寫成;任教於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資訊社會與教育學系的Mark Warschauer在其著作《Technology and Social Inclusion: Rethinking the Digital Divide》中即以夏威夷人為案例,指出夏威夷人在近用上不只學會使用新科技,也同時保存和學習日漸消逝的「夏威夷語」,這種科技與在地文化相結合的良性互動應是未來思考橋接數位落差在非洲的重點。

世界先進國家關注數位落差,在策略方向上已逐漸從縮減橋接轉變至著重在數位機會(digital opportunity)與數位包容(e-inclusion)上,以德國為例,其依循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eEurope」的相關策略與標準,制訂出數位包容計畫的五個發展焦點,分別為:資訊無障礙(e-Accessibility)、數位高齡(e-Ageing)、數位職能發展(e-Competences)、社會文化數位包容(Socio-Cultural e-Inclusion)與區域數位包容(Geographical e-Inclusion);從「量」到「質」,從「技術」到「發展、文化包容」,如何結合政府資源,以政策力量推動,協助受援人民適應數位生活,橋接數位應用能力的差距,創造數位機會,將會是「Technology defines Africa」的重點。

What’s Next in Swaziland? 當維基百科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史瓦濟語(Siswati)條目時,數位落差在史瓦濟蘭即轉變至另一層面,會有那麼一天嗎?我相信這一天即將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