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著力描繪的是對逝去青春的回顧,他以與The Beatles同名的《Norwegian Wood》作為開場,小說裡年屆中年的男主角在飛往德國Hamburg的途中,聽到機上播放已逝昔日戀人曾百聽不厭的歌曲,因而想起18年前的往事。這個隨著聽覺觸動回憶的橋段,讓我想到了自己七夕坐在陳綺貞演唱會的場子。
『這裡的景色像你,變化莫測;這樣的午後,我坐在九份的馬路邊;這裡空氣,很新鮮;這裡的感覺很特別;仰望這片天空,遙寄我對你的思念。』這是陳綺貞2007年演唱會的開場曲-《九份咖啡店》,很少有演唱會用如此清淡的旋律來opening,但似乎也就只有陳綺貞能用這樣的歌開場,因為也就只有她能靠這樣清淡的旋律,就可以在開場後短短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即把與我同行的朋友感動到眼淚滴到裙子的猛烈程度。
可能是心頭的某個人,或過去某段時間的大愛小愛,讓陳綺貞的演唱會聽起來像是在幫助我們回憶;陳綺貞站在台上唱著歌,而我們也坐在台下不斷地訴說著自己的生命史;我們藉由這些歌曲的經驗,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所展現的性格、處境及社會價值觀,使得我們日常生活的實踐不僅呼應了文本,也彰顯了我們自身在詮釋、挪用並創造文本的主體性與能動性,構連出文本與聽者之間的雙向互動過程。
陳綺貞可以不用靠鞍馬就可以和觀眾互動,在於她具有兩個面向,分別是文本上的「語-文」意義層次(歌詞的題材、意識型態與論述形式)、「非語-文」的層面(人格特質、聲音、表演),而這兩個面向正好皆直來直往地與我們的私人經驗雙向結合,跳脫了歌詞內容及歌手特質與形象,讓我們的回憶有了唱歌的機會,辛酸或心聲、撞擊或開展,都有了較為完備的呈現。
清淡的旋律、華麗的視覺、心中那幾段猛烈的故事,在陳綺貞演唱會上全都浮現出來;當陳綺貞在唱《旅行的意義》前說了一句:『我們一起出發吧!』,馬上讓我扣連了某個人對我說的:『要好好保重,照顧自己,知道嗎?』,然後我的眼睛和鼻子就酸了好久;夏天快結束了,我就要離開了;隨著歌聲、燈光,我聽見我的回憶和陳綺貞一起合唱,而那些人事物都將凝結在對美好夏天的期待與思念。
a piece of this slow summer。peace o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