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965795.jpg  
週間,常在談論的話題,不過就是最近在流行的節目是什麼、這個東西消費者有沒有興趣、消費者到底藏在哪裡、這個主題有沒有厲害;「有沒有厲害」這個agenda的定義到底從何而來?衡量「有沒有厲害」的到底是誰?總之,這些話題談久了、觀察久了總會讓人疲勞,甚至覺得噁心。

這裡提到的主流,非關政治經濟上層建築,它只是指人們生活中的主流話題罷了。比如,去年大家在談選舉,現在大家都在談股票,雖然它們確實是跟個人每天關心的主題及行為息息相關,但是,當它累積成為視覺、聽覺的疲勞後,甚至可能演化成一種心理危害。

幸好,所謂的主要潮流,都是容易過去的,甚至過去以後都會看似無影無蹤。

現在的日子之於我,總是在倒數中度過的,在週間的時候倒數著週末的到來,到了週末卻又在倒數距離星期一還有多久,於是,週末,嚴格來說,應該是星期五下班後,我就想要一些生活跟主流無關。

這或許和漸漸進入輕熟的年齡有關,我不再想去人多的地方;要排隊的電影?星期一晚上再說吧;人多的餐廳?我怕熱又懶得排隊;不醉不歸?不好意思我肝不好;夜唱?自從電視狂打尖銳頻率的郭采潔後我拒絕聽新歌一陣子了;那麼,一個跟主流無關的週末,大概得深究一下。

最近這幾個週末,我開始給自己出幾個難題;因為星期一到來的壓力,我總是希望我的週末可以有個目標,鬆輕一點的說法:早起吃早餐煮咖啡、看完兩本小說、看五片DVD、傍晚在大學操場跑十圈、晚上騎腳踏車騎到碧潭、深夜走去誠品待一待,或是找一兩個難搞、個性突出、除了懶散之外很難找到什麼共同點的朋友一起吃飯聊天;這些事情是我週間完全沒辦法達到的KPI,但卻是我週末最重要的status report。

這個週末,我重看了一次《Lost In Translation》;隨著年紀、經驗與環境的變化,每次重看這部片都會有不同的感覺;這次再重看,最深植心扉的是這一幕:Bill Murray走到Scarlett Johansson身邊,低下頭在她耳邊一陣低語,最後,兩人吻別、各奔前程,接著Jesus & Mary Chain的〈Just Like Honey〉前奏開始fade in。

《Lost In Translation》這部片最吸引我的還有opening,opening的鏡頭就停在Scarlett Johansson穿著粉紅色透明內褲的臀部上,看過這個鏡頭後,我成了Scarlett Johansson的follower,會follow並不是她的金髮、她嘴唇有沒有比Angelina Jolie豐厚或是她的魔鬼身段,而是她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就懂得在主流中追求一些非主流,不論成功或是失敗,比如,她嘗試唱歌。

再說回主流吧,其實我一直非常抗拒人人都在說的事物,直覺這種狀態是不健康的,只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共處在一個世界上,多元才是完美的。

所以,這個週末,我把 Pete Yorn & Scarlett Johansson的新單曲〈Relator〉 load進了iPod,陪著我騎在曾經熟悉、現在卻又陌生的台北路上;Scarlett Johansson扁平、呆板、聲音表情不夠豐富的歌聲又怎樣?我只想要過一個「很不厲害」的週末。

如果說我經常沒有直面主流,是因為我希望作為一個健康的品種生存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