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1.jpg

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討論考試制度到底該怎麼改?該怎麼適用?該怎麼準備?卻很少討論我們的學生到底該上哪些課。我的學生時代,所有的知識的確都還在老師腦中與嘴中,我們的確需要透過傳統死板的上課方式來吸收知識,但現在這群一出生就沒有經歷過類比、數位轉換的學生,網路資訊可能比老師都還要萬能,到底學生在學校該上什麼樣的課?沒有人討論,大家總還是聚焦在該怎麼準備考試。

偏鄉的教育需要的只有資源?內容為什麼需要和城市一致?城市裡擁有資源的學生,能夠刺激他們什麼樣的自主延伸學習的動力?我們總是花太多時間關注在制度與資源,卻花太少精力去面對「內容」。

直到有一次我在台東市區碰上一群國中生正在騎腳踏車環市一整圈,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是教室,我企圖尾隨他們,中途插口詢問:「你們在上課嗎?」「我們正在上『生命探索課』」同學回答我;老師沿路和他們說:「你們要可以自己判斷哪個位置是危險、哪個位置是安全。」

就這一刻、這一課,旁聽的我有種大大的刺激和反省,下一代已不再適用我們這些上一代創造出來的制度,因他們需要的、在意的是這一趟的旅程,而我們能在途中陪伴他們什麼?刺激他們什麼?讓他們自己再去探索什麼?

我們需要的可能已不再是統一的教材,而是可以激發學生自我主動學習的課程,例如哈佛商學院教授將以case studies的方式,開授美國民主歷史的通識課程;當網路資訊發達的當代,我們能帶領學生或下一代,以什麼樣的姿態和動機與心態面對知識?而老師又該以什麼樣的方法來影響下一代?這已經不再是資源與制度的問題,而是在生命影響生命的層次。

除了考試,我們能花多一點時間討論、思考我們的教育內容嗎?

IMG_7319.JPG

IMG_7320.JPG

IMG_7321.JPG

IMG_732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