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2  

通路是行銷中的最後戰場,而手機應該就是媒體環境中的最後一哩;隨著手機使用時間的加長,品牌在手機上的行銷應用,舉凡手機廣告、app、遊戲等,亦逐漸備受重視。

 

在談應用前,先打開自己的手機(或是手機內的通訊軟體),有多少個app是和商業品牌有關?手機身為工具,已從通信昇華為娛樂、拍照、社交等更多層次的運用,如再延伸以媒介與使用面的雙重角度來思考手機,即可知道要在手機上與消費者交上心,只談品牌和商業服務恐怕很快就會乏人問津,更需要的是,適當介入消費者的生活,創造使用需求與給予便利性,讓品牌在無形中深入至手機行為,以下從2014亞太廣告節中的手機得獎案例中摘要出品牌融入手機行銷的形式參考:

 

1.     緊密結合生活上的困擾或是需求,讓品牌成為解決方案提供者

Yahoo於日本推出的手機應用,以提供災難情報為主,在重大災害期間,即時提供預報讓使用者可充分做好準備,或可於平日達到預警功能;天氣與災害無法掌握,以往必須透過電視、網站才能接收查詢,改以手機適地、適時地推播,讓習慣透過手機接收與查詢大量資訊的使用者提升近用品牌app的機會。

 

Yahoo! JAPAN "Saving Your Future" Disaster Alert App from TANGE FILMS on Vimeo.

(資料來源:Vimeo

 

2.     從產品利益出發,想辦法介入生活

咖啡店要提供什麼樣的品牌app給消費者?線上點餐?還是電子集點?泰國BBDO為連鎖咖啡通路Café Amazon開發了更貼近產品與消費者的app,以咖啡的提神效果以及消費者為什麼需要喝咖啡來切入,卻以另類的角度來執行,產出可「喚醒開車想打瞌睡」的app,讓app可成為介入生活、幫助解決生活問題的好幫手,並藉此提醒消費者app背後的品牌與產品所提供的利益。

 

(資料來源:Youtube

 

3.     置入意想不到的趣味在習慣的使用行為

手機也可以branding?當然可以,只要擺脫傳統媒體的思考,想辦法給使用者一個驚喜,就有可能達到提升品牌好感度的目標,例如日本博報廣告為Sunshine水族館開發的app,即瞄準使用手機進行旅遊路線導覽的常見行為,在使用者移動的需求中,融入虛擬肖像的驚喜,讓早已習慣地圖導覽的手機使用者,在入館前即可擁有耳目一新的品牌與導覽經驗。

 

(資料來源:Youtube

 

4.     用最直覺和最方便的方式刺激動作

手機行銷可以和其他的媒材結合以達到促動效果嗎?大家都會問到的問題,現行常見的手法,舉凡透過QR Code或是再行連到購物網站等等,都會在使用者的流程中產生間接的門檻,以香港CheilUnicef規劃的公益募款活動為例,即採用NFC貼紙的機制,不僅讓具公益熱心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活動義工之外,更讓手機使用者可輕易達成捐款的動作,不需再到定點也不需再透過進一步的連線,以直覺、減少門檻的方式,讓手機使用者可輕鬆完成促動的目標。

 

(資料來源:Youtube

 

品牌運用手機已是不可或缺的媒體選擇,但如何能真正發揮手機的特性,達到品牌之於消費者的緊密溝通?最需要先擺脫的即為以往活動網站或是版位購買的思考方式,重回手機使用者的習慣與心理,千萬不要為了遊戲而遊戲,更不要為了appapp,或是只是為了要做手機行銷而手機行銷,先問:我們的品牌或產品有機會在手機上幫助消費者解決生活問題?如果有答案,再繼續下去,以免一開始就註定將產出另一個乏人問津的app

 

註:以上案例皆榮獲2014亞洲廣告節手機類別獎項。

 

*本文同步刊登於Yahoo奇摩網路行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