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44127.jpg  
台灣奧美曾發表「當迷世代(Dumbing Generation)」的消費者生活型態報告,這份針對台灣年輕消費者所做的調查中,提出了「以認真的態度分析極無聊的現況」一論點,描繪出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台灣年輕人所沉浸與擁戴的次文化現象。

「以認真的態度分析極無聊的現況」,其實不只可用於描繪年輕人的生活型態上,更可放大用來形容台灣新聞媒體的怪異現象。

在台灣,連「第四權」是什麼我們都還沒見識到,但媒體墮落的程度,讓我們看新聞就像在看笑話一樣;你應該老早就開始訕笑媒體,但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觀眾或讀者,你應該更要懂得「與媒體對抗」;在台灣,與媒體對抗,和上誠品書店是同等的行為-都在讓我們更聰明。

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與媒體對抗?關機其實很沒用、呼籲廣告主抽廣告其實持續不久、靠政府組織監督威脅換照其實那些官員都沒那個膽了,仗著言論自由與市場自由機制的藉口,媒體不知道什麼是自律,只知道收視率,如此巴著頻道公共財卻製造一堆視聽垃圾的媒體,我們能不對抗嗎?

我們不用期待公共化就可以換來淨化的媒體空間,更不用再期望政府以公權力介入媒體經營,在這樣一個媒體都當迷的台灣島上,我們根本就不用再去期待媒體能做什麼樣的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對抗媒體,而且懂得對抗,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作法之一,在於媒體識讀大量進入全民教育;回想我們過去的學校教育,我們的教育沒教過我們什麼是全球化,但很不幸地,長大後的我們卻面臨全球化的競爭;我們的教育沒教過我們如何去識別媒體,也很不幸地,我們現在活在一個媒體惡質的環境當中。

要有與媒體對抗的本錢,就必須要具備足夠的媒體素養,而媒體識讀教育,應該從小就必須開始,我們要告訴下一代,即使活在一個進到便利商店隨便都能看到把死人照片拿來當頭版新聞的台灣,也要能進行自我篩選媒體與訊息,以及有能力進行接受訊息後的自我解讀;我們的學校教育,不應該再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灌輸我們的下一代,什麼才是老師自己以及父母自己以為的成功樣板;為什麼台灣的教育會扭曲成只追求社會主題眼中的成功樣板,但這些樣板背後的道德與誠信,以及對社會大議題的關心,在多元化入學的台灣學生眼中,甚至比學彈琴、學游泳還要來得不重要。

我們要有公民意識的教育,更要有大量比例的媒體識讀進入公民課程當中,我更贊成如此的前提下,將公民課程納入未來的大學入學考試,因為在大學教育裡,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是一個懂得拒絕王令麟的學生。

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記者;什麼樣的教育,也就有什麼樣的媒體老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