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44156.jpg  
曾經我很想讀新聞系,我記得那時候每天都在看新聞台,推薦甄試的自傳寫著我對新聞人的各種想像,其中甚至包括了我以為新聞人有著律師的捷才、新聞人有著廣告人的熱情、新聞人更有著醫師的專注;長大後再看小時候所寫的文字多半覺得可笑,但當年沒唸成新聞系的我再回頭看那一面自傳,我對新聞人的想像竟然沒有變化太多,我依然對新聞人抱持著偉大的憧憬,但對台灣獨特的新聞產業感到失望、甚至感到有點丟臉。

最近和想考新聞所的大學生聊天,發現大學生之所以想唸新聞所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追求螢光幕的虛榮,卻完全欠缺對新聞人的想像以及對新聞產業的自我批判;傳播學院是個很吸引人的所在,因為老師很fancy、學生很fashion,外面的人總是以另類的眼光看待傳播學院,不管大學主修什麼,研究所總想往傳播學院裡跳,卻搞不清楚傳播這個大領域到底在搞些什麼。

很多人都以為新聞佔了傳播的全部,但新聞不過傳播領域的一小塊,而且新聞媒體,不論電視或平面,在台灣已經畸形化。你可以想想你喜歡跑新聞嗎?跑也不是真的在跑,而是苦守或站著等那種跑法,並且問一些言不及義的白痴問題,例如:「活埋現場:被挖出來後,請問你現在感覺如何?」、「反貪腐下大雨現場:請問你(警察)現在鞋子是不是都積水了?」、「李遠哲參加鄰近吳淑珍病房的研討會現場:如果以drama來形容最近這個新聞事件,你有何看法?」

當我們受專業的新聞訓練後,卻是要作這種成就感低落的職業,想讀新聞所、想當記者的你,「有什麼看法?」另外,主播制度也被新聞台過多而打亂,連王怡仁都可以當主播了,你覺得誰不能當主播;沒有深厚的採訪與敘述能力,也沒有五年以上的跑線能力,憑藉著一本高人氣網路相簿,就可以當上主播,你覺得讀新聞的學生或研究生們的價值在哪裡?這個問題也許問政大傳播學院的教授們都不準,問李艷秋可能最準。

想成為一名夠有水準、夠份量的記者,讀什麼科系不是問題,重點在於你的腦子裡裝了什麼;對著鏡頭拿著麥克風,你問了什麼問題;對著鏡頭看著稿子,你能講出什麼和其他台主播不一樣的稿頭?

新聞人,有腦比較重要。(我的結論當然不代表李艷秋的結論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