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965619.jpg  
『80後』:中國社會對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世代統稱,類似台灣社會所稱的『草莓族』或『七年級生』。

『因為收入不穩定,有時有,有時沒有,無法制訂消費計劃及生活規劃,所以有錢就買,沒錢什麼都不買,也買不了。』這是大學生兼平面模特的張凱的消費觀,『有多少錢過多少錢的生活,不必羨慕不必自傲,用最少的錢給自己買來最多的快樂。』這是職業PR人苑冰的消費觀,『樂意著,別把自己弄壓抑了。』這是擔任記者的秦順的消費觀。「80後」在中國不只是代稱,更包含著一種文化現象,這群聽著周杰倫長大的世代,從運動界的姚明、劉翔、林丹,娛樂界的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到文學界的韓寒、郭敬明,「80後」的力量逐漸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一股新興勢力。這群「80後」帶動了一個年輕中國,他們推動了網路民意和資訊共享,也引領了新城市生活;在中國掀起消費熱潮的是「80後」,他們隱身在北京的後海和南鑼鼓巷、上海新天地,甚至是麗江、大理和陽朔,他們發現各大城市的個性,讓中國文化開始被歐美側目。

在中國工作時,曾看到一份非常完整、針對「80後」世代的生活型態報告,他們用著「水之密語」的洗髮水、「歐萊雅」的沐浴露、「BIOTHERM」的洗面奶,穿著「ZARA」的上衣、「G-Star」的褲子、「UNIQLO」的襪子,拿著「NOKIA」的手機、「NIKON」的相機、「SONY」的筆記本,有人出門坐公交,有人打車,也有人開奔馳和別克;所謂「80後」的一舉一動、所作所為、所愛所惡被放大檢視,甚至被研究著,因為這群1980年後出生、歷經中國改革開放成長、目前為中國就業市場主力的世代,被認作為當前中國市場最具潛力的消費世代之一,因為他們主導了新一代中國市場,由他們所間接影響的中國式時尚也正在形成,而要發現中國「80後」的價值和特性,觀察他們的消費生活就是最好的方式。

這陣子,打開台灣電視新聞台總是看到這樣的新聞:一群群來自中國的觀光客陸續踏上台灣島,在島內的一舉一動立即因為電視新聞媒體與政治口水的影響而成為焦點。台灣政治人物將大筆消費的中國觀光客形容為「囂張」,而台灣媒體為這群觀光客所「塑造」的形象也幾乎等同於『有錢的鄉巴佬』。

看到中國觀光客(消費者)在台灣的新聞讓我想起了讀過的那份消費研究報告,以往我認為的「中國消費者」刻板印象其實早就被顛覆了;曾經和來過台北的北京同事聊天,『我感覺台北像咱們的二、三線城市』他這樣和我說著他的感想,剛聽到會有點生氣,但後來在中國的城市觀察裡卻也慢慢證明了,台北可能再怎麼努力都比不上「北上廣」的事實。

換個角度想一想,到底是中國人囂張,還是台灣媒體少見多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