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  

大數據時代,金融業最容易被點名應是最佳運用的產業,因其本身即擁有大量數據,可為客戶提供更個人化的服務與諮詢;在這波趨勢下,可以看到新加坡星展銀行推出了全數位化分行,而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導入Twitter就可以直接進行銀行的新型態服務,但上述兩個案例較屬跨平台的應用,而真正實踐和消費者有關的大數據服務似乎仍有段距離。

台灣金融業亦興起Bank 3.0的趨勢討論,但仍停留在數據該如何挖、如何整理、如何以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如何運用在接觸客戶與提供促銷上,真正與消費者本身生活有關、並與銀行服務有關聯的運用似乎還在摸索中。俄羅斯Alfa-Bank針對大數據的應用,開發了另類卻與客戶生活更緊密的服務,其與Jawbone手環連結,並特別為此跨界的機制成立了將隨個人數據更新,而可讓存款利率更高的另類服務帳戶;客戶將不再只是收到銀行端運用數據而提供的各式推銷,而是由消費者自己創造數據、累積數據的同時,即完成與銀行服務的扣連,更從中獲得利益。

在此案例之前,常見的大數據應用預測,不外乎為挖掘既有的「量化」數據,並透過分析而打造出量身規畫的客製化服務,但並未再從「質化」的方向去深究消費者的生活是否確切有需求存在;由量化面向誕生的應用,較適B2B上的應用,能帶來更有效率、準確的好處,而在B2C上的應用,一切問題都仍將回到消費者需求的本身;Alfa-Bank為跨界應用帶來最大的啟示,不外乎就在客戶與數據的關係,量身開發的應用即打破數據只是用作監測或提供資訊,而讓消費者自己創造數據,更讓數據成為服務的一種可能。看似另類的服務,不過是鼓勵消費者與銀行業者進行非傳統交易行為的溝通,藉此獲得客戶相關資訊以便後續分析資料,讓銀行業者得以突破地理空間上的限制,建置更貼近客戶需求的經營模式。

隨著大數據在B2C上的應用,例如媒體平台的進化(Yahoo新首頁與個人化數據的連結)、又或是結合美妝產業結合mobile app與特殊載具,讓消費者在家即可透過手機觀測膚況,並紀錄完整肌膚歷史,做為更隱私與個人化的數據應用;未來,大數據在B2C上的應用不外乎將朝向一個簡單的公式來發想:

消費者存在哪些生活問題 + 這些問題會產生哪些數據  = 導入什麼應用介入其中,讓生活更美好

數據是冰冷的,要讓消費者真正知道如何用?以及用後的好處?並且要持續用,即要和先與「質化」insight碰撞出真正的需求在哪裡,否則仍將重蹈mobile app剛成為話題時的問題,為開發而開發,忽略需求與目的性的應用,最後就是束之高閣。

 

*本文同步刊登於Yahoo奇摩網路行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