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jpg

20176月,台灣大學新聞所迎來紐約時報VR部門負責人Graham Roberts來台分享紐約時報在視覺化與VR的經驗與心得,當歐美大學的新聞教育正在反思:『新聞學到底該教什麼?』,加上消費者/觀眾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的同時,廣告行銷是否也同時需要開始思考如何隨著媒體行為而有所改變?

技術對創意與內容的影響

時間往回頭一年,當業界還在思考VR如何導入商業運用並對消費者產生影響時,在2016年坎城創意節上,紐約時報就憑著一部與VR結合的新聞報導-The Displaced流離失所者》獲得娛樂類最大獎,這則影音式報導的初衷在突顯全世界大約有三千多萬難民兒童因為戰爭被迫離開家鄉,影片聚焦敘利亞難民,透過虛擬實境技術,過往傳統的讀者變成「觀眾」,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沉浸臨場感,引發對於難民的同情和關注。

從坎城廣告創意節對娛樂類案例得獎的定義來看,『作品本身除高品質外,需與品牌具有強關聯度,引人入勝卻不會干擾體驗,形式上具有娛樂性但又不止於有娛樂效應。』紐約時報以一則新聞報導獲獎的經驗,對廣告行銷產業帶來另一種技術、說故事上的形式啟發。

如何讓不可能變得可能?預算上的思考

經歷一年的演變,Audi巴西奧美為了讓兒童疫苗變得好玩而導入VR應用,越來越多的案例是從故事的源頭開始,就同時思考了技術;業界都已經理解的道理:說故事的方式一定在變,得嘗試更多元的合作,碰撞實驗出不同的內容機會,但挑戰依舊停留在:『我們手上的預算就是有限,怎麼可能做出這些東西?』媒體跨界時來下,這個挑戰將會因為媒體本身觸角的多元製作,讓創意更有可能被多元發生。

AOL收購RYOT就可看出(後者為全景影片與虛擬實境內容的製作團隊,其所製作影片《Body Team 12》曾在奧斯卡獎項獲得最佳紀錄片提名),媒體也已經在思考,如何在充滿資訊噪音的時代,讓傳遞的資訊,能夠更吸引人?如今RYOT隨著AOLYahoo一同併入Oath後,將握有更多媒體資源將沈浸式內容的魅力發揮到極致,未來在行銷上的應用備受期待!

在台灣,斥資打造千萬數位攝影棚的Yahoo TV,不只是因應影音與內容在廣告上的變化,更影響了廣告主、代理商、製作公司的既有公式,以往得佔掉大部分預算的拍攝製作成本,也許透過和媒體配置下的共享資源就可以更有效益的方式完成,甚至,品牌們也能思考透過Yahoo TVRYOT Studio開啟合作的機會,讓你的行銷活動紅到國際!

後結案報告時代的媒體思維

RYOT加入Oath對新聞產業共創出的影像新局模式,未來媒體除了結案報告所記錄的密密麻麻數字外,更因需要有使用者體驗,以觀眾使用媒體經驗為製作內容為出發點,並需導入以Design Thinking Visual Thinking作為媒體核心,補足傳統的數字框架,讓媒體因為科技、因為內容可以更富有藝術性、創作性,而不失商業目標,而是從觀眾角度思考內容的本質與其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