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jpg

自己說自己是創意手工市集,就好像就可以是一種市集,這樣的操作已經遍布全台灣,從最熱鬧的地方,到最荒僻的地方,都看得到所謂市集;剛開始,人們覺得新鮮,追尋著特別的市集跑,甚至有了變型版,成了野餐或是產地餐桌,但越看越覺得不對勁,怎麼說?當市集成了和週圍環境無關的市集,這和夜市擺攤有什麼不一樣?當野餐成了擁擠眾人拍照上傳的社交場合(實體社交亦要同步連線到虛擬社交)?當產地餐桌成了一種過度包裝的擺設?

為什麼不是最原始最在地的?用竹子鷹架搭的市集,有吃有穿有手工有原住民,市集離開城市也回歸到原本市集該有的樣子;讓大家就近在草地上露營,讓大家爬上稻草堆、躺著聽音樂,讓孩子可以自信地招呼大家:「這些果醬都是我媽媽做的!」

曾幾何時,市集代表的是一種慢活的態度,但已演變成另一種淺層的生意。曾幾何時,市集充滿了故事、夢想和理念,讓人覺得生活就是在這裡,不用再遠看他處,讓人在台灣就找得到自己,讓人在自己的房間就找得到自己,而不用再一天到晚說要出發去找自己。

曾幾何時,我們追求的,又被我們塑造成另個想拋離的?曾幾何時,我們非得變得Fear of Missing Out?而不能好好享受沒人知道我在哪、沒有知道我在幹嘛的快樂?

還是特別喜歡在市集裡,拿起一塊塊手工皂,聞一聞各種味道,溫暖的老闆會趨前說故事;還是喜歡在市集裡,找尋一個個故事,聽就好、吃就好、聞就好、聊聊天也好,當下我的連結和自己,和在地,Joy of Missing Out.

IMG_0432.JPG

IMG_0433.JPG

IMG_0435.JPG

IMG_0437.JPG

IMG_053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