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  

曼谷給我的感覺,在秩序上有點像野生版的台灣,在多元化、全球化上,我覺得曼谷是亞洲幾個大城裡最融合自己風格的城市;東京還是很日本、首爾還是很韓國、上海香港新加坡則是因應商業而起的複製全球化,而沒有殖民歷史的曼谷,和西方交往的風貌是融進日常生活中裡的。

和有些台灣人一樣,初訪曼谷的我總會對曼谷的發展感到驚奇,這的確和台灣一直以來的媒體偏食有關。曼谷國際化的程度非常高,也因為到過曼谷,我才有機會燃起對東協的興趣,在一片西進的主流議題中,總是搞不懂為什麼不談談進入東協?

有點扯遠了,再回來看曼谷。

我很晚才到曼谷,很晚不是抵達時間,是年紀很晚才來到這個算是台灣人熱門的目的地;一來就很喜歡,到後來可以在什麼理由都沒有的狀況下就到曼谷;即使沒有計劃就出發,但只要一降落,我就可以馬上有一張地圖在腦裡。

有幾趟到曼谷,每趟都會搭船在昭披耶河上來回遊蕩,甚至每趟都想到鄭王廟看看、爬爬;明知這裡沒有不同,又可能只是想在登高望遠的過程中確認自己的改變。

很多時候我可以只去逛市場、上做菜課、坐在路邊吃炸雞、在麵攤把所有的調味料加進碗裡,或是在購物中心裡閒晃。看似在哪裡都可以做的事,但只要在曼谷就變得有點不一樣;市場五顏六色的花會讓我分心、往廚藝教室的路上會因為聽到印度音樂而停留過久、規劃極好的購物中心讓我大開眼界。

就連購物中心這每個城市都有的標的,會刺激我的就只有曼谷;每個亞洲城市都在訴求購物,但只有曼谷可以做到「多元化」,尤其近年來,因應生活水平逐漸成長,高級購物中心的規劃非常不錯;過去,我們可能覺得大型商場是香港的強項,但曼谷已另成一局。

文化的、創意的、交通工具的、街頭行人的裝扮、週間在高級辦公區的曼谷上班族模樣、在曼谷生活的日本族群、歐洲旅客(年輕人和熟齡)在曼谷的自在表情;可能也因為沒有任何計劃,我才有機會觀察這城市所有的樣子,包括在裡頭的人。

放下前提和假設,每一趟的曼谷都給我很多刺激。從最開始的感官,再到文化上的衝擊,到最後我可自由自在地在曼谷城裡走來走去;最近幾次在曼谷最有感的經驗是「人」,或許和曼谷的國際化有關,這裡的人面對外國人總有自己的方法,不害羞、不閃躲,依然靦腆微笑有禮;對比台灣人在面對全世界總有點慌張,或是選擇缺席的狀況下,曼谷教給我的這一課,正是我該努力學習的,放眼世界、放輕鬆、做自己。

曼谷在全球化的路上,似乎很適合台灣與台灣人參考;不用為了對象回過頭來修正自己、複製別人,而是讓自己的文化變得更鮮明特別,別人就會產生興趣,而當別人面對我們時,保持開放,讓文化在融合中得以衝撞,變得更好的,一定是我們自己。

IMG_2031 IMG_2035 IMG_2038 IMG_2039 IMG_2040 IMG_2050 IMG_2057 IMG_2522 IMG_3978 IMG_3983 IMG_3984 IMG_4368 IMG_4369 IMG_4378 IMG_4380 IMG_5801 IMG_5803 IMG_5806 IMG_5810 IMG_5811 IMG_6032 IMG_6034 IMG_60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