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  

完治在麗香去了美國後,對著夜裡的東京鐵塔說:「她,就是東京。」很多人熱愛東京,相對我對東京是較冷靜的;去了幾次東京,但當中的一半都是出差;當一提到出差,聯想起的回憶就是得穿著正裝、和同事結群、早起趕電車的畫面,不是特別完美,畢竟是工作。

後來我決定自己花錢、單獨出發到東京,為了以一個人的狀態遊走這個城市,看看在這樣獨自旅行的狀態與心態下,東京會帶給我什麼樣的驚喜。拋開跟屁蟲的東京行,就如同一個人到其他國家旅行的狀態類似,會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走訪最多的地方,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觀察四週,以及這些異質文化帶給我的碰撞和意義。

我會一個人走到涉谷,停在十字路口中央,感受一種和很多人相見卻完全無交流的無重心感,在那個當下會想起阿鎧的那句話:「一切只當心情好,能一個人,就盡量一個人。」

在台灣很難早起的我,一個人到了東京竟然會四點起床,只為到築地市場;市場是視聽覺刺激感官的好地方,而築地是寶麗龍彼此碰撞的撕機聲、運送車聲、男人叫賣聲、水聲和各式陌生的漁貨組成的,而後再驅車趕到吉祥寺;吉祥寺是東京人票選最想住的地方,不知道真正原因是什麼,但沿路巷窄、車少、小孩多,大概可以感覺理想的居住點的樣子;後面載著打瞌睡而搖搖晃晃的小孩的腳踏車比任何一種車都多,打扮有型有風格的年輕爸媽帶著小孩的樣子會讓人懷疑這是我們常看到的報導中的高齡日本嗎?總是在一個人旅行的途中,才會思考這些有的沒有的議題。

而後和家人再計劃了一場東京行,發現旅行的驚喜也有可能是在「與誰同行」;途中各種發生在計劃之外的小事,都比到達目的地還要有趣;有人會落單在電車外、硬要去居酒屋結果發現整間店是西裝上班族只有我們一桌家庭(大趣味)、來到迪士尼會發現有人25年前來過的是迪斯耐、以及全家去到最遠的加州迪士尼是年紀最大的,我稱這些驚喜為和家人旅行的「樂趣」。

和家人出遊的好處是,四點醒來、五點出現在築地吃生魚片、八點出現在雷門、中午到台場、下午逛博物館、晚上還有體力逛街。善用時間的能力比一個人旅行還要來得更有效率;和家人同行時,發覺我的感受可能不再只是週圍與我,更多的是週圍同為結群人們的文化觀察,例如我有機會將觀察重點放在日本家庭上,發現日本人很擅長把男孩打扮得比爸帥,把女孩打扮得比媽美,而日本爸媽看起來只是身份上是爸媽,造型上還是自己,非常賞心悅目的民族。

當然還有我的家人在旅行過程當中的所有互動;終點,外甥問:「下次還要來嗎?」突然腦中閃過這幾天的畫面,即使每天地鐵轉到超級煩躁、走路走到想擺臭臉,都是在製造回憶。「下次去我也沒去過的地方好了。」

很多年以後,我想我都還會記得這幾天,從刮颱風玩到放晴的東京;風景不在他處,而在我的心中。

FullSizeRender IMG_5641 IMG_5642 IMG_5645 IMG_5650 IMG_5656 IMG_5659 IMG_5665 IMG_5676 IMG_5684 IMG_5689 IMG_6656 IMG_6660 IMG_6665 IMG_6669 IMG_6671 IMG_6676 IMG_6677 IMG_6680 IMG_6689 IMG_6692 IMG_6694 IMG_6702 IMG_6705 IMG_6708 IMG_6711 IMG_6716 IMG_6719 IMG_6722 IMG_6727 IMG_67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