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  

八月至九月,是花東金針花盛開的季節;地利之便,家人常提議要去賞金針花,只要一聽到這邀約,腦海浮現的不是花,而是長途跋涉的山路,還沒出發就暈了。類似的邀約如果發生在青春期,我應該會馬上拒絕,長大了,即使身體先出現暈車的反應,但心智是馬上就答應了。

花東共有三大金針山,太麻里金針山、富里六十石山、玉里赤科山(怎麼剛好地名都有個「里」?);瘋狂如我的家人,總是當天往返,非得看到想像中的地景才甘願下山;回憶中,還曾因飆車、好不容易上了六十石山,發現花不夠豐富(其實是自己太晚來),隨即又下山,再往前衝上赤科山,還好山上花景依舊滿谷,滿足了一家人的衝勁。

類似這種邀約,隨著年紀成長,看似衝突矛盾,現在看來這些變化卻又是人性上的合理,尤其在看了《Inside Out》後,我大致可以理解為什麼青春期的我們總是拒絕家庭的活動邀約,只為讓自己和自己相處,又或是在經歷一番衝撞後,又自然而然自願回到家裡,為了創造共同的長期回憶。

我們有太多的個人記憶,卻喪失了和家人製造家庭回憶的能力。現在只要遇到重要的傳統節日,我都會回家,不論是一起做了哪些事,又或是什麼事都沒做,都是一段尋找核心回憶的過程;只要一想起金針花,我想到的不會是金針排骨湯,也不會只是美美的花海照片,而是和家人一起東奔西跑、飆車、衝啊,只為一起尋找花、看到花的那一瞬間;至於花美不美,都不過是會隨著時間消失的碎片回憶而已。

 

太麻里金針山〉

1 2

 

〈富里六十石山〉

3

 

〈玉里赤科山〉

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