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jpg  

我很喜歡City Café廣告裡的一段話:『旅行如何改變你,去過的你會告訴你。』改變可能不是在膚色,而是內心小劇場,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又或是偶爾會遇上自己很感興趣的提案機會,回頭看過往,怎麼過來的?也許就是一次次的出發和發現吧。

剛開始工作時,不太喜歡提案,後來前輩和我說:「就把它當作是在演戲。」的確,就像在演戲,尤其是很多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越不投入反而可以講的越理所當然、越有自信,像是在武裝自己的低涉入。

最近,我接觸了社會行銷提案,不算花太多時間,但規畫起來卻覺得一切順暢有趣,可能是邊寫關於農業的議題,我會想到我徒步走過西螺大橋,望見橋下的農民,再回過頭來想自己怎麼沒事就愛抱怨?或是邊寫「食物教育」,邊想到太麻里排灣族拉勞蘭部落的小米、小米粽、小米酒香腸、山豬肉、小米冰酒、紅藜焙蛋糕。或是寫到偏鄉援助,會想到自己用竹筒包的阿美族獵人便當。

在提案的過程,我就像在敘述這一路的旅程,即使是提案場合,卻又像走在偏鄉田邊的我,我聽見的不是自己的聲音也不是掌聲,而是穿著鈴鐺裙的阿美族男生搖動身體而發出的響聲,鈴鈴鐺鐺、鈴鈴鐺鐺;我還記得阿美族的媽媽說每件裙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媽媽自己作的,所以搖起來的聲音都不一樣,就和每個提案人一樣,都在養成自己的風格和個性;在提案的畫面裡,台下即使坐著聽眾同事客戶,但我的眼裡就像和爸媽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世居布農族的廣原部落,那個騎著腳踏車對著我笑的小男生。

因為講的是自己喜歡、自己投入、自己想做、自己有感的內容,反而不像在演戲,覺得哪裡有點卡,也許是腦中太多畫面,講到某個段落又好像過於感性。我很珍惜這段過程,畢竟能碰到自己有興趣的機會並不常見,在我參加過幾場論壇講座後、在實際走進幾個偏鄉後,把偏見收起來、把過程帶回來,這也是我喜歡用文化人類學來企劃的原因,讓我虛心以對,在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觀察和想法,縮小自我,將焦點放在他人身上。

企劃之所以有趣就在不論在哪裡、以什麼樣的職務或職稱,只要我有興趣,我就可以投入其中,將人事物透過重組產生連結、意義,我想這就是我喜歡做企劃的原因。我始終記得剛出社會時,公司新人訓練場合上,一名女主管在台上說著:『20歲的你們還不夠瞭解自己,30歲後的你們開始尋找自己要的東西。』我在想當年那個討厭提案的我,和對比現在喜歡企劃和享受提案當下的我,一場一場的提案讓我確定自己不一樣了;哪裡不一樣?自己知道就好。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