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

台南後壁有著和市區不一樣的人文地景,不只是因為這裡有著還持續耕作的農田,時光在這裡像是靜止卻又慢速前進,自給自足的各式微型手工商業在後壁就像不受全球化侵襲、受保護的特區一樣,仍然以原始的樣子展現在外人面前。

這裡我想用的是「展現」,而不是「展演」,因我們是外人,有太多地方會為了吸引外人而犧牲、改變原本的生活,例如中國各大城市的老城區,乍看像是保存良好,近看卻如人工影城,即使生活都還在那裡,但對外人來說,眼前就像一個大型攝影棚,讓人想迅速遠離。

後壁的特別在,仍有生活、仍有文化,而仍在這裡的居民過著「這樣就夠了」的生活,不需大興土木也不需老屋新裝,車站就是原本木造的樣子,不用賦予任何浮誇無關的意義和命名,就連學校裡的禮堂也仍保存最早的外觀,讓學生了解什麼才是該追求的精神,而不是和周圍景觀錯亂的建築。

在跑完馬拉松後,我在木造車站旁租了一台腳踏車就開始我的慢速旅程;騎過稻田進到菁寮老街,這裡的老街沒有和其他地方大同小異的商家,唯一有的就是原本的生活;走進老街裡的每一間店,就是一段段找回好奇心的奇妙旅程。有人說後壁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台灣生活歷史博物館,那麼腳踏車就會是我的導覽工具,手機是多餘的、請放下,保持眼睛的專注,打開嘴巴練習用台語和當地人交談,再用耳朵用心聽,因為後壁這個博物館裡的展品,是需要透過「互動」才有辦法啟動的,而互動在這裡不需要任何載具和技術也不需要網路,一切只需要發自內心的好奇、探索與對話。

最神奇的經驗在走進滴滴答答的鐘錶店。整間店都是稀少、非電子的老鐘表,滴答滴答,靜下來聽非常奇妙,最好接近整點的時候參觀,整點鐘接續響起來,很魔幻的時刻;90歲的鐘表師傅阿公,用一生的時間來守護時間,阿公更是runner,一排獎盃和古老的秩序冊全都放在擺動的鐘旁,最了解時間的人應該最有資格說:「我要跑到我跑不動。」

再往對街走去,又一次驚喜發生,終於遇到傳說中的「手工鵝毛耳拔」。記得有一年在台北國際書展聽了幾個年輕人「尋百工」的故事,當中對一根根鵝毛手工紮成的耳拔印象深刻,沒特別去記在哪,只知道日本人會大量訂購,而只有一人負責的職人老師傅就只能分批交貨。原來這故事就活生生地展現在菁寮的兩美理髮廳裡,師傅還是堅持一支一支作,有興趣就可以坐在師傅旁邊,老師傅就會化身為慈祥的阿公從頭作到尾示範如何做出一支完美的鵝毛耳拔。

逛完菁寮,往回頭的方向騎到土溝村;小村落維持著寧靜的農村原貌,兩旁農家聚在一起剝龍眼,邊聊天邊勞動,空氣裡流動著的都是甜甜自由的味道,而這裡更有個Start-up,台北那些刻板印象裡的Start-Up是一定要和科技沾上邊的才能扯得上新創,但這裡的新創是臺南藝術大學校友發起的,以「優雅農夫」為集團,旗下有美術館、音樂工廠、藝術工廠,把土溝小村落規劃得很特別,藝術走到田裡、無所不在。

順著每個農家走,門口都貼上優雅農夫印的春聯:「愛農村挺農民」,看來這些年輕人滲透農村的企圖心很成功。公車站、涼亭、路邊閒置的空間、農家的圍牆都成了創作的發揮點,沒有似曾相識或是直接抄襲的元素,源自鄉土的視覺轉化成了圖像,被應用在農村的各個角落裡,像是又再從菁寮的生活博物館,逛到了農村美術館一樣,真實而有趣。

豐富的後壁,從菁寮到土溝,讓我從天還沒亮就開始閒晃到天黑,最後一站吃了打上一顆生蛋黃的古早牛奶冰,文宣簡介上寫著這裡就像「生活博物館」一樣,活在裡頭的人都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在過生活;很多時候,我相信,已經不是我安排好行程,而是這些有趣的人事物在指引我來這裡和他們相遇。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