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  

坎城廣告節中的「品牌內容與娛樂」獎項,每年都受到各界矚目,最大獎是哪一個case?大家都在猜,然而2014年的結果卻出現了最大獎從缺的情況,怎麼回事?Advertising Age201410月首度披露了各個評審的觀點與激辯

「品牌內容與娛樂」正式列為坎城競賽項目今年為第三屆,擔任今年評審主席的Doug Scott,來自OgilvyEntertainment,其指出,之所以無法選出最大獎的原因在於沒有出現意料之外的傑作,不論使用的方法是影片、數位或社群,沒有參賽的案例值得最大獎的殊榮,而在金獅獎的案例中,其他評審也指出:「都很棒,但這些是原創的嗎?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嗎?」

才迎接第三年的品牌內容獎項就迎來評審團的激辯,認為內容行銷應重新再被定義,新興手法與傳播方式的日新月異讓內容行銷幾乎沒有規則可循,而評審的反應也帶來一個啟示:『想要耳目一新?最好不要遵循先前的規則』;雖然最大獎從缺,但評審團還是決定讓 11 座金獅獎得獎案例共同指出品牌行銷/廣告創意的未來方向,從這些案例中,可以觀察出共同的特色,作為未來內容行銷發展的重點:

l   不再是產品廣告,是人和品牌的故事

這在坎城首屆品牌坎城品牌內容與娛樂獎首屆評審團主席Avi Savar就提醒過:『如果說傳統廣告是產品的故事,品牌內容則是人的故事。』傳播訊息複雜的環境中,要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已經不是產品多棒多厲害,那是基本的,而是產品可以延伸和人有哪些特別的故事?

l   不要以為拍了影片放在貴的媒體上,內容就會被看到

坎城評審給廣告代理商的建議是:「不要再回收那些以前看過或執行過的東西」,而給廣告主的建議則是:「不要以為放了一個東西在很貴的媒體上,大家就會來看他」;一針見血,卻也值得對整個產業帶來更進一步的思考。

 

在台灣,公益行銷因為有故事的感性堆疊,在應用內容行銷上較其他產業或品牌容易進入,然而有好的故事之外(what to say),在這複雜的傳播環境中,該怎麼包裝、使用什麼平台(how to say)可能才是事後擴散或蔓延人心的真正關鍵。以台灣麥當勞今年在推廣「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的案例上,即可觀察到值得其他品牌「不要學習模仿,而是想辦法超過」的方法:

1.     讓素人來說故事,讓素人來擴散 

消費者越來越難搞,手機出現廣告就馬上按掉,當意識到又是品牌來說故事,數字可能累積在效益報表上,這些報表上的數字卻無法顯示停留在消費者認知的印象是否成正比;麥當勞公益行銷透過素人參與、素人事件、素人紀錄的手法,以邀請國小學童一起做公益的紀實成為激勵人心的影音內容,讓how to say以及事後的擴散的運用都有了新的境界。

2.     翻轉How to Say的邏輯,顛覆認知 

以往勸說募款或捐款,說一個感人的故事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當大家都這樣用時,最快感到疲乏的就是捐款者。麥當勞的勸募捐款方法雖然一樣是用實例說故事,卻少見地從捐款現場抓住捐款者,再延伸到背後的實例;一樣是說故事,卻翻轉了觀眾的邏輯,達成深刻的認知。

 

品牌內容的手法五花八門,在台灣也開始出現新花樣;2014年的評審團也重新提供了「品牌內容與娛樂」的定義,也就是:「消費者根本感覺不出來這是行銷!(marketing so good that consumers don’t know it’s marketing)」,所以內容行銷的評量標準,最終仍然回歸到消費者身上,千萬別再找出上一次案例的結案報告,想些新的、野的、別人說很難執行的、被反對的,很有可能都是消費者會看中意也說不定。

 

*本文同步刊登於Yahoo奇摩網路行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