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format-1  

從這個部落格的後台顯示,很多人是因為「小確幸」而點進來的,我必須舉手承認,2010年初我寫了關於生活上小確幸的一篇文章,並借用村上春樹小說中的定義來解釋什麼是我的小確幸,而後因為工作關係,曾將此概念包裝成提案,雖然我的提案從來沒有成功執行,但也不知為何,這詞這幾年從行銷上的主題,演變成生活上的主張,最後到了現在帶有諷刺與負面的意義。

 

回到一開始,為什麼我想要寫小確幸,或是將這個概念拿到工作上的提案,不過就是生活很悶;一個產品或一個品牌搞不出新花樣時,從消費者的生活上切入是另一個方法,所以小確幸的確是在當時可引起共鳴的方向,因為大家都很悶,需要轉移焦點;外在的環境怎樣我們無法控制,只好回頭找回自己可以確認的人事物,一開始的定義,或是村上春樹的用法是這樣。

 

也不過幾年過去,世界一直在變,台灣也是;回頭看這幾年,驚覺自己也太久沒批評或發牢騷了,想起前陣子我和一個社群編輯見面,他說:「我經營社群的方法就是經營媒體,而我理想中的媒體不是只發布新聞,而是要批判,可能不先設定立場,而是要激起討論。」當下我不是那麼認同,看太多負面評論的我,總覺得大家可否不要一直製造負面,製造多一點和平可以嗎?

 

直到最近,連政府和媒體都把「小確幸」掛在嘴邊時,我就覺得不對勁了,為什麼?因真正小確幸的意義是已經存在於那裡而可能被我們忽略、經過內心的沉澱而再去找尋回來的,例如村上春樹認為:「自己選購內褲,把洗滌過的潔淨內褲捲摺好然後整齊的放在抽屜中,就是一種微小而真確的幸福」,就這樣,不是現在台灣到處充斥的廣告、行銷、政策上所說的那樣,因為當小確幸是被說和被大肆宣傳時,那根本就不是微小而確認的,而是製造出來的東西。

 

更好笑的是,小確幸這詞被貼上標籤還來自於「小」這個形容詞,被資方、企業家、不知哪來不知名的網路專欄作者、媒體當作是諷刺時下年輕人創業的負面用詞;搞清楚,這裡的「小」不代表事業規模的小,而是自己內心可以掌握、干別人屁事的小,結果被淪為資方諷刺年輕人做小生意的形容詞,拜託一下,誰像你一樣財大氣粗式的偉大?這就是所謂台灣的企業家精神嗎?

 

更奇妙的用法在網路上,這幾年常見很多在中國工作、不知哪來的網路作者,寫了很多關於離開台灣、前進中國的文章,內容不乏鼓勵、開放、累積不同視野與經驗的分享,但不知道為何同類型的文章總散發出很濃厚的酸味,而裡頭不外乎就是嘲諷還留在台灣追尋小確幸之類的老梗。說真的,離開台灣,不管是要去中國或是去哪個沒聽過的地方,都是好事,但在外頭開拓了眼界後,何必帶有一種恨意和嘲笑的心態回頭看台灣?是恨鐵不成鋼?還是心裡有沒有任何一個計劃,哪天該回來分享離開時的初衷與成功的經驗?況且,人各有志,去中國是個人的決定,是你linkedin上想留下的痕跡,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和你一樣,有的人真的就是想搬家到台東都蘭或屏東墾丁,或是想留在高雄美濃、台東池上,靠自己的興趣拼湊出那些linkedin上可能不知道怎麼敘述的經驗,而我相信這些才是在中國付出心力勞力也沒辦法獲得的獨一無二經驗,所以,麻煩一下,分享中國經驗當然歡迎,但可否不要帶有酸味?

 

因為太久沒發牢騷了,大概從馬英九執政後就再沒寫過這類型的文章,所以想法邏輯顯得雜亂,但忍不住了,畢竟這幾年我也汲於保護自己的小確幸,而忽略了關注大環境。前面寫太長、太多牢騷了,聽說現在的人都不喜歡看太多字的文章了,但既然很久沒寫牢騷了,就繼續寫,怎樣,這才是小確幸啊!

 

回到我原本想討論的事,也就是最近學生佔領與包圍立法院的大事,在這裡我不想討論服貿(網路已經太多分析,光看都讓人坐立難安),我想分享的是,第一天晚上在現場的感覺,即使我沒有一起攻到議場,但我還是想講一些當下非常讓我感動的事,而成就這些事的人,不外乎就是這些學生。

 

當天,我小確幸地沒加班(硬要用小確幸有沒有),和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一邊看電視一邊用社群媒體,接近晚上九點,電視新聞播的和社群媒體擴散的幾乎呈現兩個世界,本來約好隔天早上八點才去現場的我,當下留言給我朋友:「走!我忍不住了,我現在就要騎腳踏車去立法院!」騎過一年四季、一天到晚整修挖路的仁愛路,我到了,我以為現場人會很多,但沒想到沒什麼人聚集,現場更是安靜到連發電機的聲音都還聽得見,也是,畢竟新聞根本沒播,但時間越晚、跨夜之後,人潮開始聚集,可惜的是,隔天要上班的我,還沒撐到天亮就先離開,但真正感動我的就在回家這條路上,因為我看見同條路上,年輕的學生,從四面八方、三五成群、騎著腳踏車和我錯身而過,看著他們覺得心酸,他們都不是動員而來,卻被貼上被政黨煽動的標籤,他們可能連投票都還沒投過,自己的未來就被別人草率決定。

 

事件發生後隔天早上八點,台灣人開始出門上課、考試、上班和帶小孩,但沒想到還得先來包圍立法院。進去就很難出來,意思是我們會發現眼前那些自己的事沒那麼重要,有同學本來還想出來回學校考試,但他出不來了。 上課、考試、上班、帶小孩是我們該做的,明明只是在過日子但沒人心安理得,為什麼?因為這個政府讓我們無法安身立命啊。

 

短短幾天,我斷斷續續地回到現場,聽了很多也看了很多,也算是一種「在中國沒辦法體驗到的眼界和經驗」,曾經在策略提案上和客戶討論到學術上的典範轉移如何適用在行銷上,以前在傳播理論課堂中學到的典範轉移(很多學術領域也都有典範轉移的案例,請自行延伸),其實在和平世界成長的我們實在很難舉例想像,不過事件發生的那天晚上,就是那條路上的那個畫面、那些同學焦急又帶點慌張的臉,每個人一致地、踩著自己的力量往立法院方向而去的動力,讓我體會了所謂典範轉移的樣貌。拜託,老人們,快點出來把事情解決清楚,國家不是你們的,是這些年輕人的!

 

瑣碎地寫了那麼多,我本來只是想替小確幸解圍的,但經歷這麼多事情後,我才體會到,真正的小確幸就是我可以隨便寫隨便po,政府說:「我們要製造小確幸,所以放假天數變多」,聽到這句話之後,翻過白眼的人請舉手;放假變多,大家放假還不是要上街頭,做好準備吧,這已經不是新聞說什麼、我們就相信什麼、政府說要做什麼、我們就照做的年代了,而這些其實才是台灣真正的小確幸,大家一起說出來,珍惜它、保護它!

 

事情都還在持續,不知道哪天會落幕,希望大家一起關注,我們的生活就是在這裡,不要再遠看他處了,如果在台灣都找不到自己的話,到世界上的哪一個他處都不可能找得到的;不要只追尋自己眼前的事或躲在網路上抱怨而不參與,惟有我們自己站出來、加入社會、形成力量,台灣人才可以永永遠遠、快快樂樂地出門上課、考試、上班和帶小孩;快點!台灣人,這次讓我們一起走過。

1 2 3 照片  4 5 6 7 8 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