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ormat-1  

『我學到無論跑步與人生都沒有所謂失敗,只要你拒絕停下來。』-波士頓馬拉松冠軍Amby Burfoot

 

有一次和一個年輕人聊天,她說:『我和我的同學都看不起那些一成不變的人。』當下,我雖然忍住了翻白眼的情緒,但只差沒把手上的鉛筆折斷。她這句話好像一直在每次跑步時出現在我的耳朵裡;『我看不起那些一成不變的人』、『我看不起那些一成不變的人』、『我看不起那些一成不變的人』。原來我這樣一成不變地在跑步、在騎車、在工作了,直到某天晚上歡迎我的1000公里;開始跑步後,腳踏車就少騎了,少了以往熱血的遠程路騎,反而成了上下班或週末前往跑步的代步工具。

 

記得某次在捷運燈箱廣告上看到「台北環市自行車道」的路線,就一直記在心裡,但總是沒出發,就這樣一直放在心裡,放了一年。在整理自己的年度計劃時,看到這個近在眼前卻又一直被往後挪的事項覺得礙眼,於是在元旦當天就決定起身出門,騎腳踏車環台北去。

 

這路線大約有三分之二是在河濱沿線,而有三分之一是要跨過南港和木柵之間的山區,說挑戰嗎?其實還好,因為河濱路線是熟悉的,但心裡還是難免興奮,就為了那三分之一的陌生。

 

從大直進入河濱,果然再熟悉不過的路線,還沒到松山就覺無聊,才騎不到10K就放棄實在不像話,硬是繼續騎到南港河濱的盡頭,有點開心,算是一個階段的了結,感覺力氣又回來了,可以再繼續下去,但沒想到挑戰就在不遠處。

 

過了中央研究院後,開始漫漫長路的上坡,腦子裡總在想:「要下來用牽的嗎?」但因為天色已晚,只好跟著直覺、操著腿力往前征服;原本還覺涼意的身體,因為使出全力地往上輪轉,而全身發燙、汗像被大雨淋過一樣直流,沒有停下來而我也拒絕停下來,這不只是身體的直覺要我繼續騎,更可能是跑步養成的習慣:不管怎樣,至少都沒有用走的。

 

直到木柵山上這端,迎接我的是一路爽快下坡,順勢播放的Arcade Fire的〈Wake Up〉,一路往下滑,腦中畫面是《白日夢冒險王》裡冰島滑板的片段,是努力過後的自由;滑進木柵河濱,再經過景美、公館、艋舺、大稻埕、圓山,最後回到大直,前方再多平凡乏味都可以繼續騎下去,目標就是在腦中,繼續下去就一定會完成它。

 

騎這趟路的過程,一直想到工作,不是想到那些待辦事項,而是工作和騎車的過程類似,就是:死胡同、盲點、曲折、調頭、繞路,只差沒摔車。這段路騎起來,也和每天的工作一樣,因為三分之二的熟悉,所以覺得無聊;剛出發時,逆風騎在再熟悉不過的河濱路上,我還沒辦法確定我最終會到那三分之一的挑戰路線,因為前方的路太熟了,還沒看到美好就想繞出去的念頭一直興起,而難得的挑戰就在眼前時,不免心生退縮,甚至還只想花一半的氣力處理。

 

因為再熟悉不過的工作,就像這趟環市路騎,過程的景色可能看過好幾次了,直到要上雲霄飛車了,還得靠自己奮力前進,才能有挑戰後的興奮感,而之後又再回到原本的過程,會到哪裡自己很清楚,只是過程得先過去;說穿了,這段路就和工作一樣,需要的不過是:堅持不懈。

 

終究還是騎完了,70公里,得到的體會比成就感還多,看似一成不變,轉個方法看,也許就可以不一樣。就像City Café的廣告裡,桂綸鎂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城市,城市和工作也許就是這樣,不會只有一個樣子,如果開始嘗試做一些燦爛的事,不論過程多乏味枯燥,需要的不是喜怒無常的情緒,只有堅持下去,終點都是自己的。

 

到後來我發現,一成不變和堅持不懈只不過是一線之隔;致一成不變的目標與堅持不懈的自律。

 

995406_10200177317827790_593330439_n  

1 2 3 4 5 6 7 8 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