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542477.jpg  

過去一年,因出差的關係,常片段性地停留在台南,每趟待著的時間都不長,但往返的頻率多了幾次後,就自然脫離了主要景點、大馬路,開始走進巷弄、講著不夠熟練的台語,和當地人、和真正的台南互動。

用Google打:『台南 老』,總是馬上出現很多關聯建議;台南果然是老城市,但有著新創意。觀光客喜歡尋找那些老東西老建築被重新(強迫)賦予的新樣子,去了幾次之後,我則特別喜歡一些因為人、飲食、建築和長久以來的日常生活習慣而交錯呈現出來的台南生活,像是中午的武廟旁,總坐著一堆人在大紅色的高牆下吃平價日本料理,觀光客們急著去排隊買冬瓜茶時,卻忘了繞到廟旁的窄巷裡,幾間擇日館就在裡頭,曾經聽著國外背包客看著旅遊書上的解釋,一邊念著:「to choose one perfect day to do the important thing….」,我一邊偷聽著、一邊點頭一邊走過。

只要熟了源著園環放射出來的台南馬路後,就會喜歡慢慢走在台南,每一步、每一個轉角、每一個圓環都會有一點點小驚奇的感覺。走過騎樓,可能剛好經過合成帆布行,停下來看著阿嬤用手、慢慢拼成的書包;走過雙全昌鞋行,很想把布鞋收起來,換一雙彩色夾腳拖;走過堆滿牆的書店,才親眼感覺汗牛充棟的意思。

累了,就再撐到下一個轉角,江水號正冒著煙等著,或是走進奉茶,用蓋碗、慢慢地、一杯一杯體驗奉茶給自己感覺。再繞過偉士牌停著的斑駁牆邊,抬頭看著全美戲院外的傳統手繪電影宣傳版,以前台灣的生活原來是這樣子啊,走了才會知道。

印象最深刻的兩次「經過」,其一為深入到陌生的巷子後,發現老里長經營的榮昌打棉廠,看著老闆專注與忙碌地處理桌上的棉花,可以打成厚的棉被,也可以是薄的,就這樣壓著打著、棉絮一邊飛著,一件件棉被原來是這樣子產生的,有好多好夢肯定也會從中睡出來的。另一經過則是更細膩的體驗,在擺著一桶桶陳年茶罐、一百五十年歷史的振發茶行裡,老師傅因為年紀大了,眼睛和手感已經難再應付堅持手包的作業,還好年輕一代能傳承如百年前的傳統,先用方形毛邊紙兩張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後再包成長方形之四方包,最後再用和茶行一樣歷史悠久的印章,蓋上茶名以及茶行章,是福建安溪的傳統包茶技術,不知為什麼,看著手摺著紙、裝著茶、再蓋上印,這過程、靜下來親眼感受的話,非常感動。

太感動的時候,就趕快到泰成水果店,在正興街上的一間顏色鮮艷的水果店,我都坐在路邊的位置,不知道要吃什麼就請老闆準備拼盤,冬天一定要草莓、夏天會有芒果,坐在馬路邊吃,我特別喜歡台南不管多晚都有水果吃的夜生活。想吃宵夜的時候,就散步到台灣文學館附近,低坐下來吃擔仔麵;吹著台南的涼風,和老闆同一個高度的位置,放著一片小蝦的擔仔麵上來,從筷子桶把黑色的筷子拿出來時,筷子和筷子間碰撞所發出的清脆響聲,突然有種「細膩又緩慢」的幸福感;店裡,最後剩我一人,老闆持續坐在麵攤前熟練的操作滷汁,幾個看似大學生的男工讀生正在清理店舖,老闆對這幾個工讀生說著自己為什麼要接手這間店,甚至說:『我現在每天就都只面對你們這幾個人,其實感覺也夠了。』工讀生各忙各的,感覺老闆在他們眼裡是個喜歡碎碎念的老頭,但也許再過幾年,當這些工讀生畢業了,離開台南了,總有一天,他們會以曾在台南的擔仔麵店打工過為榮,而這段回憶又是充滿美好又非常香膩的;也許有一天,會有這樣一個畫面,一對夫妻抱著一個小朋友,走進擔仔麵店,爸爸說:『以前爸爸大學的時候在這間店打工過喔!』

台南是這樣,走過那些在巷弄裡的生活,再走出來時,才會覺得,啊,生活原來是這樣子的。

1743542460.jpg 1743542461.jpg 1743542462.jpg 1743542463.jpg 1743542464.jpg 1743542465.jpg 1743542467.jpg 1743542468.jpg 1743542469.jpg 1743542470.jpg 1743542471.jpg 1743542472.jpg  

o1743542466.jpg o1743542473.jpg o1743542474.jpg o1743542475.jpg o174354247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