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844145.jpg  
我可能沒那麼有創意吧,所以這裡才會空了快一個月,也可能是我不擅於找「題材」,又或者我所有可能會拿來發想題材的天份,都已經在白天時耗光了,包括發起和同事聊天的題材、提出和前輩工作時的問題、發想比稿的計畫、寫給客戶月報的結論等等;晚上走路回家的路上,我通常會邊觀察路人邊思考要在這裡寫什麼,但最近發想的空間幾乎都被兩個部份給佔光了:工作和論文,於是在生活中缺乏新奇觀察、缺乏新鮮體驗的狀況下,可以在這裡寫點什麼的「題材」幾乎是零。

一個好的行銷人或是公關人,腦子裡應該要有很多的題材,這個題材在某一方面是在幫助面對客戶時可以天南地北地五四三,另一方面則是學術上所謂的「議題」;在實務操作上,行銷或公關的議題也許可以天馬行空,但卻無法憑空捏造,這些議題必須建立在品牌資產上,且來自對消費者(媒體)的精準觀察,所以為什麼consumer insight在廣告界中的各個環節如此被強調,因為「題材」、「議題」、「idea」,甚至是「策略」都離不開觀察;因為「觀察」如此重要,一直以來我也希望這裡是我用來訓練自己觀察力的所在,雖然在研究所上課時老師曾經說,如果沒有題材可以寫,那就把最近在看的書中的某一段文字key-in上來,練習且培養每一天都在「書寫」的能力與習慣,但我好像有種「個人主見與想法」的癖好,不論是在寫或是在看,我都無法容忍過多的生活流水帳,就像這篇文章一樣,寫了兩段到這邊,其實只是簡單地闡述一件事而已,那就是:我沒有創作的天份。

的確,我早就不是高中或大一大二沒事會寫個新詩或散文的文藝青年了,說實在我也不喜歡所謂「文藝創作」,因為文藝創作對我這個有「主見想法癖」的人來說,如果一不小心,就非常容易掉入碎碎念的泥沼且不自知並自認有所高潮迭起。所以這裡雖然空了快一個月,但期間我想過要在這裡寫上班發生的趣事(總結代理商罵客戶的代稱,或寓工作於娛樂的上班族壓力紓解法),但卻深怕變成「你寫的很高興、但關我屁事」的上班流水帳,於是作罷;我還是很認真地在看書、看日劇、看電影、看政治新聞、看陳文茜、看雜誌、看路人、看廣告,但絕大部分都會很不認真地想到鏡頭以外、文字以外的東西,而那就是工作和論文。

我到底不算是個文藝青年,難怪我和班雅明不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