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844144.jpg  
2000年我進入一個偏重IT, digital and design的傳播相關科系讀書的時候,還記得網路在當時的學術還停留在是否為一個媒體的爭議上,而也因為網路泡沫化以及其他種種因素,用網路作為傳播、廣告或行銷工具,在當時普遍持保留且不被看好的態度,但時間只過了六年,當年網路被看衰的缺點,2006年開始卻成了特點,甚至是優點;昔日的網路泡沫化,現在看起來似乎只是投資客的說法。

這幾年來,我們從ICQ轉換到MSN、從bbs轉換到blog;我們在網路上的活動有增無減,ISP(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資訊服務端)也努力開發各式各樣的新式網路服務,從最Web 1.0的email服務到最Web 2.0的相簿、交友、blog、Vblog,你我可能都還來不及去用Frickr,也還來不及搞懂什麼是podcast,一個新名詞-Web 2.0就這樣產生了。

如果你還趕得上數位時代的update,你應該會發現Web 2.0最近真的太過流行,但如果你在這個Web 2.0時代還保有看電視新聞習慣的話,你應該會發現電視新聞還是老樣子都沒在進步;全世界都在關注的Web 2.0,台灣的電視新聞台大概是瞎了,什麼都沒介紹也沒報,原因可能在於這些記者和編輯們不用功,也有可能在於這些過去類比時代所訓練出來的新聞人,根本已經跟不上Web 2.0所帶來的變化;大學裡的老師們在備課時可能開始煩惱了,寫論文升等都已經來不及了,又來一個Web 2.0,老師們應該也知道,如果課程內容不跟著update,選課人數就會像使用ICQ的人一樣逐年減少;除了重新顛覆大學課程外,Web 2.0還會讓誰緊張?如果你的工作和媒體、傳播、設計、創意、廣告、行銷有關、甚至所有和消費者扯得上關係的工作,都即將成為Web 2.0時代下最直接會被影響的族群,而能不能成為這個衝擊之下的survivor?就在考驗你對消費者以及你自己生活趨勢的觀察敏銳能力。

在Web 2.0時代下,我們要如何存活?首先,我們必須要有最基本的認知-『使用者為中心』;在Web 1.0時代下的網站服務,大致有幾種分類:以匯集各類資訊為主的入口網站、提供訊息的新聞媒體類別,另一個大宗就是所謂的電子商務類型網站。進入到2.0時代,主導權交回到使用者手中,網站的模式也由經營者的獲利角度,轉變為使用者需求的應用類別;大家應該都會認為Web 2.0最影響我們的是「媒體形式與平台」,但如果你是傳播人、新聞人、行銷人、廣告人或其他相關的什麼人,你就不能簡單地以為Web 2.0只停留在形式與平台上的轉換,而且你也千萬不能以為Web 2.0是網路世界的事所以和我無關,你要知道Web 2.0已經徹底改變你的觀眾、你TA的行為與心理、甚至延伸出新式的生活型態。

旗下擁有Fox TV、The Times等各類媒體公司的澳洲媒體大亨Rupert Murdoch,以近六億美元買下 MySpace ,而YouTube接下來在什麼時候、被什麼人以多少錢收購,是最近矽谷的熱門話題。為什麼花大錢拍出來的電影或電視影集敵不過「YouTube」?這個美國最大的影音分享網站,每天吸引成千上萬的網友到訪,其精神就在於要網友「傳播自己」(Broadcast Yourself),連Bill Gates都難抵抗它的魅力,先前接受《Wall Street Journal》訪問時承認,他在閒暇之餘時常登入該網站,觀看網友創作分享的內容。另外,交友、音樂社群為主的「MySpace」最近在美國已超越Yahoo!成為流量最高的網站,並逐漸成為廣告表現的媒體應用形式;一部鎖定青少年為觀影主要族群的校園喜劇電影《John Tucker Must Die》,即以MySpace為官方宣傳網站,2006年暑假在美國上映首周票房表現亮眼;於是,我們知道要在Web 2.0時代下存活,必須認真地學習如何和我們的觀眾或消費者對話。

Web 2.0才剛開始,微軟即從技術導向的公司,轉型為提供整合行銷服務的公司,且為了拓展成長快速的網路廣告市場,設立adCenter以服務廣告主,奧美集團則為因應Web 2.0龐大商機,成立Neo@Ogilvy ;「廣告」似乎是Web 2.0下最被看好的應用,但不論Web 2.0帶給哪個產業什麼樣的改變,最直接的影響都還是在於消費者,如果你是電視節目製作人或電影導演,你要如何重新看待你的觀眾?以及用什麼樣的內容吸引你的觀眾?你必須知道你要爭取的已經不是敵台同時段的觀眾,而是活動於其他平台上的使用者, 「分眾式節目企劃」是否會成為後Web 2.0時代精準抓到觀眾的良藥?如果你是廣告人,你是否在後Web 2.0時代還是一名電視廣告的信徒?還是你已經從電視廣告中清醒,但卻只知道把創意表現和預算轉移到網路媒體上,而不是開發更多更不像媒體的媒體,或發想創意訊息而此訊息本身即有可能就是媒體?

誰會是survivor還不知道,但就像Destiny's Child《Survivor》的歌詞一樣,在後Web 2.0時代,不管你是傳播人、新聞人、研究生還是大學教授,也不管你是行銷人或廣告人、in house或agency,你都必須「stronger, richer, wiser and smarter」,具備這樣的能耐才會是survivor;廣告人最愛在比稿的時候搞花招了,下次在warm up的時候可以放這首歌給客戶聽,訴求在於:在聲音吵雜的Web 2.0媒體環境下to be a survivor(當然前提是richer)。

你的品牌或你自己夠Web 2.0嗎?如果不夠的話,要去請教誰?David A. Aaker? Kevin Keller? 這將不會是somebody與nobody之間的選擇而已;Are you ready to be a survivor in the post-Web 2.0 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