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844142.jpg  
日本高三學生最想和哪位女明星共度最後的暑假呢?Oricon排行榜日前公佈了名次長澤雅美獲得此項票選的最高人氣且廣受男女學生群愛戴,被選上的這些明星是不是都具備著某種類似夏天的特質,於是讓人一看就會聯想到夏天?而夏天的特質又是什麼?是背心?是比基尼?是啤酒?是海邊?還是游泳池?如果今天智威湯遜廣告公司邀請你來當一日創意總監,並且丟了一個品牌叫做「夏天」的比稿,希望你重新設定關於夏天的tone and manner,你會如何revise?

首先你應該會從日常生活中開始聯想,你會想到從六月底開始,便利商店就出現了一堆飲料兩瓶六折或啤酒半價的夏日促銷,然後你會開始再想起過去聽過的那些關於夏天的歌、看過的那些關於夏天的書,以及那些關於夏天的電影,最後你會初步歸納出夏天是個「愛滋長」的季節;接著,你會開始進一步假想自己是消費者,問問自己想到夏天就想到什麼,答案不是海邊就是游泳池,因為如果夏天坐在教室一定會想去海邊,而如果被困在辦公室鐵定會想去游泳,最後你可能就會從這兩個最直接的link開始深入。

如果你曾在夏天去過海邊,你就會知道夏天去海邊不是在游泳的,那是用來讀書、聽音樂的嗎?當然也不可能是,海邊又不是誠品,也不是Starbucks,要裝氣質文青就請回城市去;夏天到了海邊如果不做點會流汗的活動,顯然對不起自己的毛細孔,於是你會看到有人在打沙灘排球,而這項活動的不成文規定就是「脫掉!」;另外,你可能還會再看到有人勤奮地像狗一樣在挖洞,一心一意想把自己深埋著,沙灘塚旁可能還會搭配一隻黃金獵犬以吸引眾人目光。

身為一名創意總監,常人會在海邊從事的活動就不該是你revise出來的tone and manner;夏天海邊的tone and manner是不是一定只能靠一堆人烘托出類音樂祭的氛圍?為什麼那年夏天的那段記憶一定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呢?而不能是很private地只屬於我和你?夏天的海邊如果很安靜也很少人,即使很熱也很適合散步,就像《Something's Gotta Give》裡的Jack Nicholson和Diane Keaton那樣,邊撿石頭邊鬥嘴;後青春期的男女到了海邊應不僅只是會盯著比基尼美眉或六塊肌猛男的視覺動物,流著汗的同時,心裡也勢必正在小聲地呼喊愛,於是夏天來到海邊的意義,就不只是動動手動動腳、大叫幾聲而已,更不只是喝光啤酒、放完煙火、燒掉仙女棒就沒有了,還有更多沒敢說出口的insight,都會是夏天的另一個tone and manner。

回到城市後的夏天,就會想到游泳池;因為太想念海洋,所以人類建造了游泳池,去不了海邊的夏天,也就來到游泳池,而游泳池的聯想除了運動外,也可能會回憶起高中游泳課時的青春無限;你可能會想起那年高中有個同學曾說過:「我只會游仰式,因為我不會換氣」,當年好笑的理由,過了多年想起來卻覺得可愛,於是你也試著游起仰式,頓時你會發現,游仰式時,你所看到的游泳池不再只是水,而是「天空」;盯著天空游著仰式是個很兩極的體驗,因為你的臉頰會是熱的,但後腦卻是涼的;腹肌(如果有的話)是熱的,背後則是涼的;望著天空,一朵雲飄過、兩隻鳥飛過、幾片葉子掉落,你會感覺自己是在水中散步。

因為游泳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件易事,且硬是要在游泳池玩耍又頗為單調,於是你可能會將夏天游泳池的tone and manner設定為是很高中的、很青春的,會讓人想起17歲夏天和同學嬉鬧的游泳課的那種tone and manner,於是游泳池就不只是健康的形象而已,它可能還作為一個媒介,用在提醒我們已經不能再次年輕再次無所畏懼為自己追求什麼了,自由的海洋雖然很遙遠了,但游泳池還在身邊,水的深度剛剛好能淹過社會化的傷口,非常隱密而劇烈的,讓我們可以吸足一口氣潛進去。

夏天,好像一直被塑造成一定要像派對一樣,穿的少少、喧嘩、一起行動;如果你是創意總監,你會如何重新設定夏天的tone and manner?夏天有沒有可能是很personal的?就像Susan Sontag說的:「我想到你,那裡永遠是夏天」;於是,之後的某年夏天,當年的水男孩或海灘男孩開著車經過那年夏天散步過的海邊,一邊聽著Keane的《Somewhere Only We Know》時,應該會體驗到夏天竟然也會讓人甩淚,當然有個前提是:車內溫度要定在22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