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9844141.jpg  
「回到小屋然後坐在門廊眺望森林聽了Cream、聽了Duke Ellington。這些古老時代的音樂,我是從圖書館的CD Library錄來的。《Crossroads》我重複聽了好幾次。音樂使我亢奮的心情多少鎮靜下來。」-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當你開車經過十字路口,突然有股想聽Cream的Crossroads的衝動,廣播想當然不會播,而CD可能連找都找不到,這時候你會拿出iPod,用手指頭輕易地找到想聽的那首歌;當你人生走到十字路口,想聽Cream的Crossroads藉此療傷時,你可能會直接捨棄實體唱片商店,接著拿著你的iPod、打開電腦、連上數位音樂網站,因為你知道數位音樂的好處在於:「當某種感覺上身時,要聽對的音樂,就要靠數位音樂」,就連村上春樹書裡面的每一首爵士樂都可在數位音樂的世界裡找到。

回想一下我們剛認識新朋友,自我介紹面臨詞窮時,通常都會擠出個「聽音樂」的興趣;個人履歷與網路交友個人資料中,更免不了「聽音樂」一項;尼采說:「沒有音樂的人生,是一場錯誤」,正所謂『No Music, No Life』,而據 E-ICP 2005年行銷資料庫資料顯示,「聽音樂」在常從事活動與嗜好的比例中約佔27%,換算成實際人口則將近有450萬人,而這450萬人即為音樂消費的基本市場,看似可觀,但就近年唱片銷售量觀察(1997年4760萬張,2004年僅1500萬張),不論是從儲存媒體與格式(黑膠→錄音帶→CD→MD→MP3等),或從載體(錄音機→CD Player→MP3 Player→iPod)來看,音樂使用與消費習慣已正式改變;蔡依林唱《看我七十二變》,後MP3時代的音樂消費與使用也跟著七十二變,從「聽」到「買」,什麼樣的新格式、新媒體、新應用會是數位時代下音樂市場的新王道?

2005年全球數位音樂銷售量首度創新高來到11億美金,而James Blunt以「You're Beautiful」,成為史上歐洲數位音樂下載排行榜上的首位;舊內容透過新平台,所創造出的榮景勢必將成為音樂產業現在與未來的新應用與新通路;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所公佈的「線上音樂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年輕族群追求流行、喜歡影音娛樂,但這群網路世代卻鮮少有人到傳統唱片實體通路花錢買專輯的消費習慣,甚至時興多人共用一個數位音樂網路平台的服務帳號,而進一步進行線上音樂服務付費意願分析可發現,「高付費意願」的受訪者高達60%,所以我們可以看到iTunes Music Store在2003年開通當天即售出20萬首單曲的高銷售,而周杰倫的「七里香」在KKBOX進行線上串流首播,三天內即創造150萬次點播數,賣相沒有比較佳,但數位音樂在新通路上卻賣的比實體唱片好太多,音樂市場的新王道已顯然可見。

科技帶來「買」音樂的新方式,也連帶創造了「聽」音樂的新方法,Apple iPod即為繼Sony Walkman後,最令人驚豔的音樂載體,不只好看好用,更賣的好;美林證券分析師Steve Milunovich預估,Apple iPod正踏上當年Sony Walkman的「無處不在」普及之路,也就是往「三億四千萬台」的市場規模邁進。由體型看,高度10.4cm、寬6.1cm、重158g的iPod,只能算是3C產業裡的「小不點」,但由於iPod的熱賣,同樣也帶動週邊產品和策略聯盟產品市場的崛起,但不同於一般「主流品牌開發核心產品、小品牌開發週邊」的傳統模式,為iPod開發週邊的品牌幾乎都是比蘋果知名度更高的企業,包括Louis Vuitton, Prada, Gucci, Ferrari and BMW等等,科技產品史上,從沒有一項硬體具有如此高的設計主導力量。

由使用者經驗看,iPod體現了蘋果在設計經驗上的企圖─簡單、方便與友善,而且賦予消費者「史無前例的權力」;英國University of Sussex媒體與文化研究教授Michael Bull在研究上百位iPod使用者的消費行為後指出:iPod正在以三種隱而未顯的策略,改變現有的音樂消費方式。首先,iPod讓消費者擁有更龐大的音樂控制權,由於iPod以硬體作為儲存技術,一台iPod可以儲存上千、上萬首音樂,能讓消費者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找到符合當下心情的音樂,而非像過去儘管帶了一大堆CD,卻因為沒有一首符合當時心境而乾脆不聽音樂;其次,使用者可以自行編排播放清單,成為自己的音樂編輯,而非依據唱片公司專輯所定下的播放順序;第三,經典的單曲,則能因單曲下載的機制,一再地成為下載的暢銷金曲,而不會因為專輯過時而被淘汰。

最後,請想像以下文字敘述中所可能夾帶的聲音:早上起床我把耳機偷偷地塞進睡在我隔壁的人的耳朵裡,裡頭放的歌是張懸的《寶貝》;出門上班,我不聽廣播,因為昨天我把BBC Radio的podcast傳到iPod裡,英國腔比吵鬧的政治新聞好聽多了;進辦公室後,我連上 pandora ,因為它不只是讓我聽音樂,還讓我可以「發現」不同的音樂類型,整個就是改寫生活風貌的關鍵服務;下班後,我決定走雪山隧道殺到宜蘭吃海鮮,看到太平洋,我從iPod裡頭找了陳建年的《海洋》來聽,因為我知道只有數位音樂能幫我「在對的時候,聽對的歌」。

聽到空氣中的音樂了嗎?數位音樂時代來臨,No Dead Ai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