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844121.jpg  
除了「愛台灣」和「創意」外,在這個島上,這幾年最常被提起的agenda還包括了「美學」,而時尚、慢活等其他元素也開始環繞著它,漸成為一個不再微型且後勁強而有力的趨勢;趨勢觀察家說,在這樣開始強調美學的年代,我們不只要有EQ,更要開始培養所謂「AQ(Aesthetics Quotient,審美指數)」,因為美學在莫名其妙的討論下,即將既文化也是一門好生意後,成為下一個最有質感的經濟。

在媒體的加持下,這個似乎有點過度強調美學的國家,其實處處都不美;消費者過去在學校教育中就已經失去獲得美學經驗的管道了,回到生活後,當社會主題開始提到美學時,卻發現生活週遭根本缺乏美學,而當代消費者獲得美學的管道似乎只有時尚雜誌和百貨公司,但卻忘了博物館的存在。

以最大也最強調美學也應該最美的城市-台北市來看,一點都不美;以每天接觸頻率最高的交通設施為例,台北的建國高架與新生高架,很快很方便,但卻極醜,像一個年華老去的女人再繫上一條過氣十足的皮帶一樣,最醜的皮帶穿過大半個台北最精華的地段,開Land Rover的台北人卻無可奈何,因為這兩條醜皮帶可是台北人最重要也最需要的高架道路;另外,最主要的運輸紐-台北車站,想要有中國味但卻與城中區的氣質格格不入,車站是旅人們的起終點,台北車站的醜,即代表我們的旅行從最醜的地方開始,也從最醜的地方結束,建築設計師李祖源(他的代表作還包括101大樓、中台禪寺呢,所以他是工人還是設計師啊?!)是不是該負責幫我們買車票以賠償旅行一開始的視覺掃興呢?

此外,公車站牌到底用了幾年,是不是該隨著整座城市的國際化而更換成較有設計感的站牌?而站牌旁無時無刻滿到爆的公用垃圾桶是不是也請一起換一下?我們看一座城市的美,只需要看它最主要的幾個建築,找出經手這些建築的設計師們的代表作,你發現他們都不美的時候,又還能期待這座城市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美感體驗?

結果到最後,在台北,獲得美感的方法,只剩兩種:第一即消費,走進信義計畫區,假想自己到了國外,在101買了LV、在A9買了Gucci,最後還繞到誠品買本Wallpaper(看似非常有美學的採購清單,其實早就毀在回家後,燈光灰暗、表面瓷磚脫落的大樓住宅視覺上);另個方法即飛走,離開台北,上山下海且盡量遠離觀光客,甚至乾脆離開台灣(結果中正機場又缺乏美學,搞的大家明明從日本飛了三個小時回來,到了中正機場感覺像飛了10小時一樣的累,因為醜)。

我們的經濟開始要靠美學起色,我們的生活早就因為消費與媒體的教導開始注重美學,結果我們生活的城市極度欠缺美學,反而是我們把自我的美學經費都存進了衣櫃而不是銀行;現在我們有個視覺美學的市長,如果下個市長是哈佛建築設計學院的Rem Koolhaas,台北應該會開始出現世界性的大美吧,但現實是,我們只能用登上過101大樓的液晶電視品牌,看著未來市長可能的候選人們,搶著鏡頭。

要這座城市美,好像只能炸了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