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883737.jpg  
原始藝術的英文為Primitive Art,Primitive在牛津字典中列有三種意義:屬於稍早時代或階段者、簡單粗糙似遠古或早期者與未經改變而具原有形式者。非洲藝術品因其樣式寓意化、造形簡潔的外形,常被西方社會認為是技巧未達成熟的創作;19世紀時,西方人的思維深受進化觀點影響,其認為廣大的非洲皆處於蠻荒、未進化的社會,不像西方式進化的市民社會,另一方面,非洲幾千年來未發展出文字,因此,便以原始一詞加諸在大洋洲、美洲、非洲等地區。20世紀初期,西方藝術家如Pablo Picasso等人注意到非洲雕刻中所隱含的力量與所觸及的深層思想,其並不如人們稍早所認定的簡單粗糙或工藝能力不足之作。

雖然有些學者依循慣例將非洲藝術以原始稱之,但歧視意味已漸漸消除,到了1970年代,西方藝術界才開始反思原始藝術一詞所隱含的負面涵義,並以「傳統藝術」取代「原始藝術」一詞;近來,法國則以「原初藝術(Les Arts Premiers)稱之,以較有開始的字義,而不再將其視為未進化的涵義。

美國紐約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曾在1981年舉行名為《Spirits and Kings》的非洲藝術展,此展覽為展出Paul Tishman與其夫人所收藏的非洲藝術品,Tishaman夫人認為非洲藝術是:『為了生存與生亡者,表達與支持他們的精神價值,並專注於描述一種永恆的存在。』因此,特別以展示名稱-Spirits and Kings來為非洲藝術定位,而當時的策展人Susan Vogel則發表了一篇文章,其於文章中提及:『從任何一方面來講,非洲藝術都不該被視為原始藝術,就造形簡潔這一點而言,對許多西方人而言,這是技巧不夠成熟的表徵,然而這些物件所蘊含的意義,其實是複雜而多樣的。』為此,Susan Vogel於當時甚至計畫將收藏非洲物件的原始藝術部(Department of Primitive Art)正名。

1984年,美國紐約Museum of Modern Art舉辦《Primitivism in 20th Century Art: Affinity of the Tribal and the Modern》一展,策展人Rubin William在展示中,刻意挑出200件來自原始部落的文物以展現出當代藝術與部落藝術的關係,這樣的詮釋,曾遭藝評家Thomas McEvilley批評,Thomas McEvilley認為:『展覽中仍舊充斥著像殖民主義或帝國主義時代般的西方自我中心思想。美術館表面上好像是面向第三世界,實際上卻是用它來鞏固西方的優越感。』

不斷推陳出新的展示手法與議題,為西方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且加深了人們對遙遠異己的想像和認知,但對非洲藝術而言,其所代表的意義是部落藝術品逐漸遠離原生社會的脈絡,同時也訴說著非洲物件的展示和考古人類學角度的複雜關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在歐洲或在美洲舉辦的非洲物件展,策展人幾乎皆為西方人,而非洲藝術家的角色僅被作為被動的回應。從19世紀非洲被瓜分開始,歐洲人不但殖民了非洲大陸,同時也主宰了非洲文化,Robert Farris Thompson曾質疑:『整個文化的演繹可從現代到後現代,那麼是不是可以從黑人的觀點,來決定文化演繹名詞可以從黑到後黑?』此想法背後所牽引出的,正是所謂西方藝術史和人類學家藉助科學力量,不僅操縱了全世界對非洲藝術知識的生產,更機構化地控制界定、分類和解釋非洲藝術,並創造出非洲藝術的主題。

由非洲藝術的定義所引發的問題,在於其可能引起人們對非洲藝術品類的誤解與對非洲這塊大陸錯誤的認知;傳統上,常將非洲藝術的區域定義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沿海地區,而此地區因氣候因素,人們生活較穩定而留下較多的木雕作品。從20世紀初Pablo Picasso在非洲面具和木雕上發現非洲藝術美感價值的開始,非洲藝術的品類即被限定在雕塑,但因注重雕刻,整個有關非洲藝術的議題自然集中於西非地區,特別為奈及利亞,而類似這樣的思考,便容易忽略西非以外地區的藝術成就。

「Africa 95」是一個以非洲人為主要成員的藝術組織,其曾於1995年為英國倫敦Royal Academy策劃一個大規模的非洲展,內容包括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與舞蹈等,主辦單位在Museum of Mankind內,展出非洲面具、木雕、織品、陶器與武器等,導覽手冊和單張摺頁不僅提供展覽資訊,更向觀眾提出問題,包括了「何謂非洲人?(What is African?)」、「誰來定義非洲?(Who defines Arfica?)」、「非洲藝術從何而來?(Where does African Art Come From?)」。此展覽為西方社會第一次以大規模展示來呈現非洲人的觀點,也全面性滿足了觀眾和學者對非洲的想像與好奇,由非洲人自身提出的藝術觀點,顯示出非洲所欲表現的方式,而一連串關於博物館展示權力結構與詮釋的問題也首次被非洲人自身呈現出,而其影響所及,則為2001年在British Museum非洲館中的常設展中得到正名。

20世紀起,西方社會在展示非洲物件的手法上,除了傳統的收藏展示取向外,更擴展了以議題取向為主的展示;西方社會透過非洲物件展示所傳達的訊息,而對非洲物件屬性進行思考與重新「定義非洲」。不論是重新看待非洲物件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是工藝品還是藝術品,或是從「定義非洲」的角度重新觀看非洲。

在21世紀的今天,「如何重新看待非洲?如何重新定義非洲?」不只是藝術史界、人類學界與文化學界的熱門議題,更是投資銀行的目標,現在的非洲可是全世界都認為即將起飛的大陸。還認為非洲是個蠻荒、未進化的大陸嗎?那可是19世紀就過時的刻板印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