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975696.jpg    
『Why did nobody notice it?』-Queen Elizabeth II

『馬英九到災區拿著麥克風對著媒體鏡頭說:「抱歉來晚了!」是要對媒體說還是災民說?還拿著麥克風耶,要開記者會回台北開啊,何必在災區,噁心』、『所有災民不要再跪求馬英九』、『我們需要李連杰這樣的總統』、『很好奇馬英九要如何負全責?寫週記掉眼淚?』、『馬英九接受CNN專訪又再怪天氣了,怎麼會有一個這麼愛自已用英文跟國際媒體解釋的總統啊』、『馬英九回答國際媒體一直用「they」來指責災民,they了半天沒吐出一個「we」,難道馬唯中也要是災民才會是「we」?』以上這些聲音不是來自媒體,而是颱風過後在各大社群平台排山倒海出現的批評聲浪;如果你有空,我想邀請你上上各大搜尋引擎,並使用「馬英九+水災」為關鍵字搜尋,你可看到各大媒體與論壇對馬英九在風災後的表現批評,希望大家就此深深牢記馬政府這次的所有表現與所有發言,如果覺得這些還不夠,我也邀請你上Plurk搜尋「馬英九」,就可看到所有台灣撲友對馬英九在風災後的批評。

英國女王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訪問倫敦政經學院,除了以「awful」形容金融災難外,也問著現場多位經濟大師:『為什麼事先沒有人發現?』事實是,不是沒有人預告,只是掌權的政府官員反應慢半拍,甚至當作耳邊風。最近, British Academy的政治史與經濟學者-Peter Hennessy與Tim Besley發表了一封致女王的公開信,回答女王對金融海嘯的等等疑問;學者以『All this exposed the difficulties of slowing the progression of such develop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 general ‘feel-good’ factor.』來形容「妄想與傲慢」的政府與企業,所有「自我感覺良好」的結果即為導致災難的開始。

這樣的批評與回應也同樣適用於當前的台灣政府,信中更以『a failure of th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of many bright people』來直指災難為人為的結果。馬英九執政後的政府,雖然延攬了高學歷的閣員,但在蜜月期結束後卻開始出現了接續的自我感覺良好症狀;從金融海嘯發生後,因為閣員失眠起床看CNN才知道美股大跌,一直到颱風過後,中央救災體系的失調,不免讓人懷疑馬英九從首都市長到總統最為人詬病的危機處理能力是否因為這一路走得太過順遂所以沒有改變、進步、甚至是學習的機會。

時代與資訊應用隨時在轉變,政府卻依然沉浸在過去,甚至比過去還要來得保守,管道與訊息的混亂到行政院長下達所有溝通動作需要透過媒體,更讓人憤怒的是,災難近在眼前顯然沒有讓官員們收起自己的傲慢,馬英九面對災民與國外媒體的回答,讓人不禁想問:馬英九,你到底是哪一國的總統?

我們的總統深入災區卻臉露不耐的表情,我們的總統直指災民不肯撤離家園而導致災難;災難持續的狀況下,我們的總統卻照常出席棒球比賽開幕儀式,在這裡借用Peter Hennessy致英國女王的信裡一段話,馬英九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全都陷入了一種「拒絕認錯的心理」(psychology of denial)狀態中,無法接受災難已經發生的既成事實,更不認為跟自己有關。

台灣媒體持續播送的災區傳回來的最新畫面,國外媒體少見地直指台灣政府在風災中的錯誤;這一次,我們不用再等著媒體批評政府,隨著社群媒體的發展,短短幾天,台灣各大BBS、blog與社群媒體在網友隨手一貼一推一撲一轉的動作下出現了大量針對風災過後災難、救援、募集與捐款的訊息,此外,批評政府的聲音也跟著災難回傳的聲音水漲船高;我們的政府聽見了嗎?

怕就怕,現在的一切都要等到選舉時才會被假裝正視;就像台灣過去多次的水災與風災,只要雨過天晴,大家就漸漸忘記了創傷,也為官員們帶來怠惰之機。從現在起,請上網大聲說出你對馬英九和這個政府的不滿,讓「馬英九」成為關鍵字,被檢視、被流傳、被傳播,讓他們知道我們不需要「妄想與傲慢」政府。

當我們有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政府時,當台灣有個psychology of denial的政府時,請務必不要成為一隻寒蟬。

1139975692.jpg 1139975693.jpg 1139975694.jpg 113997569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